罗伯特作为归化球员在中国男篮的表现如何?
罗伯特在男篮的表现算是中规中矩吧,优缺点都比较明显。这哥们身体素质确实不错,2米08的身高加上不错的移动能力,在防守端能给球队带来帮助。不过进攻手段还是偏单一,主要靠吃饼和二次进攻得分。
具体来说几个方面:
1、防守端贡献突出,场均1.8次盖帽排在国内球员前列,护框能力是现在男篮比较需要的。
2、篮板球拼抢积极,特别是前场篮板,场均能抢到2.3个,给球队创造了不少二次进攻机会。
3、进攻端技术还是糙了点,背打能力一般,中远投也不太稳定,罚球命中率只有65%左右。
4、和队友的化学反应在慢慢变好,刚开始几场配合比较生疏,现在会主动给队友做掩护了。
要说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关键时刻的把握能力。有几场比赛最后时刻出现失误,处理球还是不够老道。不过考虑到他才归化不到一年,语言和文化还在适应期,这个表现也算可以理解。
U19世青赛两场惨败,中国男能找到改善方法吗?
U19男篮世界杯,中国国青首战57-106不敌塞尔维亚。第二战56-119负法国,两场比赛场均净负56分,先后输掉49分和63分。国青男篮输得真不冤,暴露出的自身很多不足。但连续大比分失利就真的意味中国男篮青训人才遭遇断层吗?
我们的球员基本功太差,运球都踉踉跄跄的,怕逼抢,防守都是篮下目送,这样的比赛态度和技术为什么会出现在国字头的比赛队伍之中?此时想想之前王非教练说的:中国现在的青训实力别说跟世界比,我们比不过韩国日本甚至菲律宾。这话真的不无道理啊。比赛打成这样年轻的球员教练和负责青训的管理层还能坐的住?
相关问答扩展:
1、近几场的中国男篮几乎都是阿联扛着球队前进,其他人怎么就“隐身…
最主要一点是队中其他球员没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在本次篮球世界杯的赛程上,中国队幸运地被分到了实力最弱的A组,这本来是应该高兴的事情,但是中国队的两场连败,使得中国队小组出局,无缘十六强。球迷们愤怒了,他们质问球队为什么输给实力不是很强的两支队伍。而比赛中,除了易建联扛着球队顶着压力前进,其他球员就像“隐身”了一般,可有可无。为什么除了易建联,其他球员的发挥会如此“失常”呢,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三点:
1. 基本功的不扎实。在面对波兰的比赛中,中国球员的失误实在是太多了。尤其是在关键时刻周琦的失误,使得中国队直接断送了比赛。球员连最基本的传球都会出现失误,更不要说其他的了。希望我们的球员,真的能认真的训练,不要“浮”在表面上,要下苦功真正的将基本功练扎实,不要再出现这种失误。
2. 战术安排问题。在战术的安排上,李楠教练的战术真的是让人大跌眼镜。在与波兰的比赛中,握有领先优势却主动犯规的战术,让人住摸不透。而与委内瑞拉的比赛中,拥有身高优势,进攻缺节节哑火,狂丢篮板。这样的战术指挥,问题的确很大,可以说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战术问题。
3. 球员心态问题。球员再经过上场比赛的失利,心态上有了很大的波动。而在生死战上,这个问题被无限的放大,外线投篮不自信,即使机会出来了也还是投不进。心态的问题真的影响了全队的进攻。
希望中国队可以总结教训,别再让易建联一人扛着球队前进,中国队需要更多的“战斗力”。
2、休战一整个夏天今终于康复归来,李根能否挤进合并后的中国男篮?
李根能否挤进合并后的中国男篮存在不确定性,需综合考量其身体状态、竞技表现及队内竞争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 优势分析:
技术特点鲜明:李根在同位置上具备世界中流的对抗能力,防守端单防对方后场球员能力出色,且拥有精准的外线三分能力。在长沙亚锦赛期间,他的三分球是中国男篮的重要得分手段;在世预赛中,他场均贡献9.5分4.5篮板,展现出在高压对抗下的稳定性。
经验价值突出:作为经历过国际大赛的球员,李根的比赛经验和心理素质是年轻球员难以替代的。在关键比赛中,他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战术执行力可能为球队提供重要支持。
- 劣势分析:
身体条件受限:作为锋卫摇摆人,李根的身高在同位置球员中相对一般,面对更高大或更灵活的对手时,防守覆盖面积和进攻终结效率可能受到影响。
年龄因素制约:现年超过30岁的李根,在体能恢复和持续高强度对抗方面,与年轻球员相比存在劣势。国家队教练组可能更倾向于培养具备长期潜力的新生代球员。
伤病隐患存在:上赛季结束后,李根因膝盖伤势长期休战,并缺席了中国男篮蓝队的所有比赛。尽管目前已经康复,但伤病恢复后的状态持续性仍需通过更多比赛验证。
-
竞争环境分析:
合并后名单竞争激烈:中国男篮合并后,大名单选拔标准更加严格,教练组需平衡即战力与未来规划。年轻球员如阿不都沙拉木、张镇麟等人的崛起,进一步压缩了老将的生存空间。
战术体系适配性:当前国家队强调快速转换和空间型打法,李根的三分威胁和对抗能力虽符合需求,但其移动速度和防守灵活性可能影响战术执行效率。
-
现状与数据支撑:
本赛季表现:李根本赛季仅出战11场,场均17.4分钟内贡献7.3分1.5篮板1.4助攻,得分和篮板均创职业生涯新低。尽管在部分场次中展现出进攻爆发力(如对阵八一男篮砍下15分),但整体稳定性不足。
复出后状态:在12月7日对阵山西男篮的比赛中,李根替补出场30分钟,得到10分4篮板1抢断1盖帽,三分命中率33%。虽然数据全面,但效率值(真实命中率)仍低于联赛平均水平。
- 结论:李根若想重返国家队,需在以下方面持续突破:
保持健康:通过系统训练和科学康复,确保伤病不再反复,维持身体状态。
提升效率:在有限出场时间内,优化进攻选择(如减少强攻,增加无球移动),提高三分命中率和防守积极性。
适应战术:根据国家队当前战术体系,调整个人打法,例如增强快攻参与度和挡拆后的外弹能力。
目前来看,李根仍具备竞争国家队席位的实力,但需通过更高质量的比赛表现证明自己。若能在后续赛事中持续输出稳定贡献,并适应现代篮球的快速节奏,其重返国家队的可能性将显著提升。
3、如何评价 2014 年仁川亚运会男篮比赛中国领先 15 分遭逆转
回顾2014年仁川亚运会男篮比赛,中国男篮在领先15分的情况下遭遇逆转,这一结果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赛后,媒体和分析人士纷纷指出,中国男篮在比赛中存在轻敌的问题,准备不足,导致了这场失利。宫鲁鸣教练的表态显示了对球队失误的反思,强调了全力以赴的重要性,以及对弱队实力的正视。同时,对手日本队的表现也备受关注,他们兴奋地庆祝,仿佛在印证中国队的态度问题。
比赛过程中,日本队在战术上进行了调整,尤其是在第三节,他们通过更多的出手和策略,将分差扩大至15分。但随后,中国男篮的进攻端出现了问题,尤其是防守和节奏的混乱,导致了分差的缩小。在这一关键时刻,宫鲁鸣教练采取了四上四下的换人策略,试图通过练兵来调整球员的状态,但这反而让球队的心态变得不正常,急切地想要迅速拉大分差。
日本队在场上表现积极,他们不仅在进攻端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术,还通过防守的针对性布置,有效抑制了中国男篮的进攻。在第四节,日本队的内线球员竹内兄弟展现了出色的技术和稳定性,多次成功得分,彻底改变了比赛的走势。与此同时,中国男篮的进攻端陷入了困境,特别是三分球命中率的下降,使得球队的进攻策略难以奏效。
教练组的决策和战术调整在这个关键时刻显得尤为重要,但中国男篮在这场比赛中似乎缺乏应对策略,尤其是对日本队的防守和进攻特点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准备。中国男篮在防守端的不稳定性以及对内线高度优势的忽视,使得他们在面对日本队的反击时显得束手无策。
回顾整场比赛,中国男篮在领先时的心态放松,以及在防守和进攻端的战略失误,是导致最终逆转的关键因素。这一结果再次提醒中国男篮,无论面对何种对手,都不能轻敌,必须保持专注和战术的灵活性。同时,教练团队在关键时刻的决策和球员心态的调整也是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
更多最新体育信息请关注:新星体育网
更多体育网站请关注:新星体育网
更多网站请关注:亿点点时尚网
smart体育网原创文章,作者:smart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martgj.cn/149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