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八连胜的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辛酸?

中国女排八连胜的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辛酸?

中国女排背后的辛酸,首先关于训练的集中性及强度,大家肯定都清楚。但是这次主要的辛酸是指的舆论外界可能都无法体会到她们整个女排或者单个队员是怎么扛过这些舆论的压力而坚持好好的将比赛比完的。

对于外界的那些舆论及关注,郎平也曾正式回应过,她首先强调这是中国女排的幸运,其次表示自己和姑娘们比赛期间实在没时间关注这些,因为她们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赛前备战和赛后总结上。当大家看到这些时,相信大家更能体会中国女排战绩辉煌绝不是单纯靠天赋或者炒作而来的。不论是朱婷这样的超巨还是杨涵玉这样的新人,他们都是兢兢业业,从来不玩绣花拳。靠的不是用嘴巴来怼你们,而是因为平时训练保质保量,赛场上专心执行教练战术,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基础,而不是靠着与大家争辩。

现在由于网络的原因,很多时候一点小小的事情就会慢慢发酵成大问题。很多非娱乐界的人往往会受不了网上的舆论,而在网上怼回去,但是你们看看女排姑娘们,她们却是以日常训练以及她们求上进的精神头而告诉大家,我们女排是可以的

大家都知道木桶原理,团队的力量取决的那块最短的木板。尽管女排绝大部分姑娘都没有朱婷那样的水准和天赋,但她们依然能成为暴击各路对手的冠军团队一员,为了不让自己拖团队后腿,牟足了劲是自己达到最基本的标准。

中国女排成地表最强战队,可主教练却因曾远走美国被辱骂为汉奸_百度知 …

体坛老套路,女排的泪水,乒乓球的汗水,男篮的泪水,男足的泪水,三十年未变。9月28日下午,郎平指挥下的中国女排以3比0完胜塞尔维亚女排,十连胜佳绩,提前一轮蝉联2019年第十三届女排世界杯冠军,这是女排第二次蝉联世界杯冠军,第五次夺取冠军,也是世界首次提前夺取世界杯冠军,女排九连冠辉煌再添明珠,十连冠,成为世界之巅的超强战队。

然而,焦点不只在胜利上。郎平,中国女排的主教练,六年前接受美国女排邀请,执教美国期间,她因带领美国队击败中国队而受到责难。2005年,郎平接受美国邀请,担任美国女排主教练,美国女排因此改头换面。2008年北京奥运会,郎平带领的美国队与中国队交锋,最终以3:2告负。这引起了巨大争议,”一个中国人如何能带领美国队击败自己的国家队”,”杀了郎平这个’卖国贼'”的言论甚嚣尘上。

舆论风暴中,郎平一度背负”叛国”骂名,险些身败名裂。在那个夏天,她不再是曾经击溃敌人的”民族英雄”,人们忘记了她为”叛”的国家付出的辛勤。然而,郎平的故事远未结束。

1981年,郎平在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决赛中,帮助中国女排以七战七胜的战绩,实现了我国三大球的首次突破。当电波传来胜利的消息,整个国家沸腾了,天安门前灯火通明,人民欢呼雀跃。郎平成为80年代中国女排,甚至是中国精神的象征。1982年到1986年,她随队获得多项冠军。然而,1986年因伤病选择了退役。退役后,郎平选择离开国家,去美国留学,因为她发现,作为英雄退役的她,无法过回普通人生活。

在那段日子,郎平过得很苦,只能去朋友家蹭饭。1989年,郎平在意大利甲A排球俱乐部工作,尽管收入微薄,但她坚持下来。1992年,中国女排陷入低谷,郎平被召回,带着女儿离家,毅然回国。尽管遭受指责,她没有改变国籍。2012年,郎平再次被邀请执教中国女排,最终同意,为中国女排带来了新的改革和辉煌。

郎平的故事,是对体坛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个人选择与国家责任的深思。从叛国者到国宝,郎平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能力与选择的结合,可以创造出超越国界的成就。在她的领导下,中国女排成为地表最强战队,铁榔头的雄风名不虚传。

相关问答扩展:

1、世界女排联赛中,我国女排成绩如何呢?

众所周知,中国女排一直都是中国的一个骄傲,他曾经为中国影响了非常多的荣誉,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在世界体坛上的一种分量。在今年的世界女排联赛中,中国女排虽然最后以第五名的成绩无缘决赛,但是在这场比赛中,中国女排的表现也是非常亮眼,让我们来具体看一下中国女排在这一段赛程中的成绩究竟如何。

一、实现七连胜

在北京时间的6月20日,中国女排在20211年的世界女排联赛最后一场收官战中以3:0的比分成功击败了老对手美国队。在中期,美国队的情况下,以15站十次胜利的总成绩结束了在世界女排联赛的全部争夺。

关于中国女排在这次世界女排联赛中的表现,相关话题也一直霸占着微博热搜,从这些事情都可以看出网友们对中国女排的关注和期望。而最后中国女排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赢得胜利,但是在最后几场比赛中也是实现了七连胜,战绩也是非常优异。

二、亮点频现

中国女排在前几轮的表现中派出了替补阵容,很明显可以看出郎平指导的这一个决策是想要通过这次比赛来更多的训练新队员。而中国队真正开始发力,应该是在本次联赛的最后两周比赛中。

在最后两周的比赛中中国队表现非常强势,在对战俄罗斯波兰美国这三强选手的时候,中国女排的表现一点都不弱。各个主力队员在赛场上的表现也是非常亮眼,赢得了来自国际的认可,祝他们在即将到来的奥运会上也可以展现风采。

三、巾帼英雄

在朱婷,龚翔宇等主力回归以后,中国女排的表现就非常好,他们在赛场上的表现非常好,扣球成功率也很高,在于俄罗斯的比赛中龚翔宇的扣球成功率更是达到了64.7%的好成绩,这些都可以看出中国女排的队员们都是非常优秀的。

2、郎平做好下课准备,中国女排是如何绝境逢生击败巴西三连冠美梦的?

里约奥运会至今虽然已经过去了五年时间,但如果提到中国女排的夺冠之路,只怕是所有喜爱中国女排的球迷至今仍会记忆犹新。尤其是四分之一决赛中对阵巴西一战,其意义和精彩程度比丝毫不亚于与塞尔维亚的冠军争夺战。

当时中国女排开局并不顺利,在小组赛中先后输给了荷兰、塞尔维亚和美国,最终仅以B组第四名的成绩勉强晋级下一阶段的比赛。如此一来,在四分之一决赛中中国女排就不得不面对当时如日中天的巴西女排。要知道当时巴西女排不仅是夺冠呼声最高的球队,而且面对中国女排更是有过十八连胜的辉煌战绩。各种因素对于中国女排来说都十分不利,因此外界大多都不看好中国女排。

面对这样一支巴西女排,中国女排从主教练郎平到所有队员同样都是没有任何把握能与之抗衡,这无形中给队员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但即便如此,中国女排并没有畏惧,因为她们一直都有跨越任何对手的信心,更不缺乏面对任何困难的勇气。然而仅凭信心和勇气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克敌制胜就必须先卸下队员们的心理包袱,让她们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尤其是当时就已经被郎平确立为球队绝对核心的朱婷,她的发挥更是至关重要。

而当时的朱婷虽然已经拥有了很高的实力,但作为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年轻球员,朱婷有压力和紧张的情绪仍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因为这些因素导致朱婷发挥失常,那结果可想而知。于是郎平在中巴之战前给朱婷发了一条信息,其内容是:”你是我带过队员中最令我骄傲的,只要你站在场上,你就是最好的,我相信你。”

就是郎平的这一句话,为迷茫中的朱婷指明了方向。更让朱婷卸下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坚定了信心,将更好的自己在这场比赛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在朱婷出色表现的感染下,其他队友也都摆脱了重重困扰,发挥出了自己全部的实力。并最终在全队共同努力下在这场生死之战中淘汰了不可一世的巴西女排。不仅让中国女排绝处逢生,更为最后勇夺冠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中国女排之所以能够完成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离不开两个非常关键人物。一是郎平,一是朱婷。郎平从球员到教练一直都是顶尖级别的存在。大赛经验更是相当丰富。她对于任何比赛的掌控和球员的心理状态调整自然是轻车熟路。而当时只有22岁的朱婷虽然在实力上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到从心理层面还远远未到成熟的程度。郎平当然深知这个问题是才是左右比赛结果的重中之重,因此才在大赛前夕给朱婷扫清了心理障碍。最后中国女排赢了,郎平赢了,朱婷也赢了,所有中国女排球员通过这场比赛也都受益匪浅。虽然只是一条普通信息,却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这足以证明郎平,朱婷对于中国女排的不可或缺。

3、盘点中国女排十大接应,谁最耀眼谁是潜力股

盘点中国女排十大接应,谁最耀眼谁是潜力股

郎平2013年重掌帅印后,中国女排的成绩节节攀升,在2015年世界杯、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2017年大冠军杯连续登顶。战绩显赫固然可喜,但接应位置的阵容厚度一直令人忧心。排超表现上佳的老将曾春蕾受伤病影响在世联亮相机会不多,因伤休养已久的杨方旭对阵欧美强队较为吃力,好在仍有上升空间的龚翔宇状态回升释放了些许积极信号。

近年国内在边攻位置的培养理念有一定偏差,导致接应位置的后备力量出现了问题。尽管现阶段接应人才储备有限,但在中国女排的历史上,涌现过不少接应强将。与当今世界排坛多由强力接应领衔不同,中国在这一位置打得风生水起的主要是技术相对全面的选手。按照这些优秀接应所处的年代,盘点一下中国女排的十大接应。

1. 陈招娣

中国女排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成功崛起、八十年代初勇夺世界冠军,接应陈招娣是当时队内的骨干力量。二传出身的陈招娣虽进攻能力稍逊,但凭借全面的技术、顽强的作风和高昂的斗志,成为女排精神最好的诠释者之一。陈招娣1976年进入国家女排,随队在1981年世界杯和1982年世锦赛两夺金牌。

“独臂将军”、“拼命三郎”等雅号,无不彰显着陈招娣在球场上的拼劲。1979年对阵日本日立时,拦网导致左臂桡骨骨裂,时隔仅两月就坚持打绷带固定出战全运会,愣靠单臂坚持到最后。1981年世界杯中日决战,第三局与孙晋芳相撞腰伤加剧后独自忍耐,等到球队夺魁时她已经站不起来了,就连上领奖台都需要队友搀扶。

1982年世锦赛后,陈招娣碍于伤病不得不选择退役,但深爱排球事业的她依然奋战在一线。1984年以教练员身份协助袁伟民,率中国女排在洛杉矶奥运会摘金;1986年起出任国青女排主教练,挖掘了崔咏梅、赖亚文等“潜力股”;女排兵败汉城奥运会后于1989年重组,以领队的身份加盟辅佐当值主帅胡进。

直至1992年底,陈招娣才告别一线,返回总政文化体育局工作,曾任总政文化体育局局长、总政直工部副政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2006年7月,陈招娣晋升少将军衔,成为体育界走出来的第一位女将军。陈招娣长期与“直肠类癌”病魔抗争,2013年4月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她的英年早逝震动全国。

2. 郑美珠

“小钢炮”郑美珠是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的功勋球员之一。身高只有1米72令她的排球之路并不平坦,在国家队就有着“三进三出”的经历,还因此错过了1981年世界杯的首冠。一时的失意并没有影响郑美珠的斗志,回到省队后她依然刻苦训练,很快重获国家队征召,在1982年凭借更胜一筹的攻击力成为女排的主力接应。

郑美珠堪称排球奇才,凭借刻苦努力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技术。发球出色、防守灵活、进攻多变、球风泼辣,拥有极高战术素养的她有着“球仙”的美誉,从主攻改打接应提升了球队的右翼攻击力。郑美珠不仅帮球队在1982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和1986年世锦赛四夺冠军,而且个人荣誉簿上也频添荣耀:1982年世锦赛被评为最佳接应和理想队队员;1985年世界杯荣膺优秀运动员奖。

1988年兵败汉城奥运会后,郑美珠退役,她放弃了体制内的安排远赴德国发展,是女排选手中较早接触欧洲联赛的。尽管退役后郑美珠在生活上经历过一些不顺,但她并没有轻易被困难打倒,现已重回正轨,与丈夫孙卫中一起经营在德国莱比锡的中医疗法培训中心。

3. 巫丹

巫丹是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的最后一代选手,作为郑美珠的替补,随队在1985年世界杯和1986年世锦赛两度折桂。从1985年首次入选国家队,到2000年受胡进征召回归出战悉尼奥运会,巫丹是中国女排从顶峰滑落到陷入低谷的见证人之一,堪称中国女排的“末代皇后”。巫丹主打时球队已从世界冠军的巅峰跌落,虽生不逢时,但她的技术能力得到广泛认可,背飞曾被国际排联主席阿科斯塔称赞为“排坛一绝”。

巫丹任主力时助中国在三大赛收获两银两铜,凭借出神入化的球技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选手。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禁药风波,是巫丹运动生涯的转折点。尽管在国际排坛主席阿科斯塔的积极促成下没有受到进一步处罚,但球队仅获第七、个人又遭此劫难,令巫丹心灰意冷告别了国家队。直至2000年,在女排又一次陷入困境之时,已经32岁的巫丹毅然回归,帮球队在悉尼奥运会获得第五名。

巫丹是中国女排众将中留洋经历比较丰富的。1993年退役后赴美留学,后又参加德国和斯洛伐克联赛,1999年转投意大利劲旅雷焦卡拉布里亚,助球队勇夺意大利杯、超级杯和欧联杯三冠,也凭表现获得国家队主帅胡进的征召。2001年九运会后,巫丹重返意大利赛场,相继效力于意甲另两大豪门贝加莫和耶西并取得不俗成绩。36岁高龄仍活跃在顶级职业联赛的赛场,巫丹无愧于是中国排坛的“常青树”。

4. 崔咏梅

崔咏梅是中国女排白银一代的当家花旦之一。身为左撇子选手,她在接应位置拥有先天优势,也凭独树一帜的左手进攻和跳发绝活年少成名。不仅1985年就首次入选国家集训队,且参加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兵败汉城后球队大幅调整,崔咏梅不仅难与巫丹竞争主力,就在替补之争中也不敌周红。直至1993年栗晓峰担任主帅,崔咏梅才真正在国家队受到重用,可惜当时女排正处低潮,世锦赛仅列第八令她萌生退意。

1995年郎平回国执教,成功劝说崔咏梅留队,第四次入选国家女排的她迎来了运动生涯的新高峰。精准的二次球、多变的进攻、出色的跳发、稳健的串联,崔咏梅主打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表现抢眼。不仅助球队斩获银牌走出低谷,个人荣膺当届的最佳扣球。1998年世锦赛前夕,王怡不告而别、新人补入后需稳定一传和防守,郎平在困境中征召当时已在意大利打球的崔咏梅。为了国家利益,29岁的崔咏梅毅然放弃与俱乐部的合约,回来与年轻选手一起摸爬滚打,最终再夺银牌。

崔咏梅代表国家队征战多年也仅差一枚三大赛的金牌,运动生涯虽有遗憾却无悔。经验丰富的崔咏梅退役后并没有离开排球,在2004年就成为了八一女排的主教练,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专业队女性主帅。近十多年来,崔咏梅多次出任八一队的教练和领队,虽没能率队夺魁,但也为球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5. 邱爱华

邱爱华是中国女排白银一代的知名接应,也是国内选手中在打法上最接近强力接应的。1米82的身高虽不出众,但弹跳和腰腹力量比较出色,练就了一套跳发球和后排进攻的看家本领。邱爱华成名于1996-1997赛季的首届主客场制排球联赛,被老帅卜庆霞相中,从主攻改打接应,颇具男子化风格的打法赢得关注。邱爱华1997年入选国家队,当年大冠军杯王子凌受伤下场后,她接棒成为中国女排的主力接应。

邱爱华真正闪耀国际赛场是1998年,时任女排主帅的郎平围绕她设计和安排了一系列战术,令邱爱华整体攻防系统调整的重要棋子。当时国家队拥有孙玥、李艳等多名一传和防守高手,邱爱华在场上的作用主要是进攻,不负众望在1998年的世锦赛一鸣惊人!丰富的进攻手段、令人赏心悦目的跳发和后攻,各方对邱爱华赞誉有加,新华社都曾发表评论“中国女排将迎来邱爱华时代”。

随着郎平的离任,邱爱华作为球队战术核心之路戛然而止。胡进力主高快结合,邱爱华并非是接应位置的最佳人选,主力位置受到李珊等人的冲击。再加上后来阑尾手术后恢复情况一般,邱爱华的星光日渐黯淡。2001年女排大换血,先是被陈忠和列入大名单却不集训,后来又被彻底放弃。邱爱华天赋出众,无奈生不逢时,在尚未成长为巨星之际就已提前陨落。离开中国女排后,邱爱华曾赴海外多个俱乐部打球,现任职广东恒大女排。

6. 周苏红

全能战士周苏红是中国女排黄金一代的标杆人物之一。早在1998年,周苏红就被胡进选入沙排国家队搭档田佳。1999年胡进挂帅中国女排,周苏红也进入国家队担纲替补接应,同年自由人李艳意外受伤,她凭借过硬的后排技术被选为继任者,出任自由人主打了世界杯。有过沙排经历、能够胜任自由人,周苏红的技术全面性由此可见。作为中国队中罕见的能接六轮一传并打出高质量战术攻的选手,周苏红不仅颇受历任教练的推崇,也广受对手的赞誉。

周苏红真正扬名还是在陈忠和执教时期,她与副攻刘亚男、自由人张娜一起,组成了中国女排的“铁三角”,成为保证球队串联的基石。周苏红是女排黄金一代选手中出道最早且运动寿命较长的,不仅随队在雅典周期两夺世界冠军、北京周期主场拼得奥运铜牌,即使到了伦敦周期,仍在2010年毅然回归国家队,广州亚运会与韩国争冠一役,中国能绝地翻盘摘金,周苏红真正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周苏红不仅是球场上的传奇,也是生活中的强者,她与男排名将汤淼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汤淼意外受伤后,这对排坛伉俪经历了不少波折,坚守五年后,汤淼主动选择了放手。如今虽各有家庭,周苏红和汤淼依然保持了极好的姐弟关系。

7. 李珊

与周苏红一样,李珊也是中国女排黄金一代中成名较早的。早在1999年,年仅19岁的她就受到当时国家队主帅胡进的青睐,从副攻改打接应,被视为是球队高快结合战术思想实施的重要棋子。当年李珊的冒尖和受推崇,直接导致了邱爱华在国家队地位的下降。初入国家队时,李珊技术稚嫩、经验匮乏,屡次因一传顶不住而受到非议。

李珊进攻速度快且线路刁钻,技术也算相对全面,这令她在陈忠和上任后仍得以留在国家队。尽管这一时期在主力之争中难敌周苏红,但李珊在国家队的替补位置极为稳固,随队在2003年世界杯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两度登顶。国家队“边缘人”的身份虽稍显尴尬,但她的技术实力值得肯定,进攻和拦网都比较有竞争力。

相比在国家队常年替补,李珊在天津女排可谓威风八面,为球队开创“天津王朝”贡献巨大。李珊运动生涯的巅峰期,恰逢国家队和天津队成绩都比较出彩之时。除世锦赛冠军外,她几乎拿遍了国内外大赛的冠军,退役后仕途也比较顺利。

8. 张磊

“全能战士”张磊的巅峰期恰逢女排处于最低谷之时——伦敦周期。尽管这一时期国家队战绩欠佳,但个人特色鲜明的张磊还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身高仅有1米81虽给她的国手生涯平添了几分磨难,但凭借快速多变的进攻、灵活的步伐和出众的球商,张磊成为继周苏红之后又一名出色的跑动接应。

来自上海的张磊打过副攻、主攻和接应多个位置,这些磨炼令她拥有相对全面的技术,跑动进攻在国内现役接应中更是无人能敌。张磊在2009年就曾入选国家队大名单,转年更在一系列比赛中特长尽显,但因一传诟病遭受非议。尽管技术有瑕疵、2011年也没能第一时间入选国家队,但张磊临危受命出战亚锦赛和世界杯。不仅成功盘活了二、三号位的战术攻,而且一传也基本顶住,为中国女排重夺亚锦赛冠军、斩获世界杯季军直通伦敦做出卓越贡献。

2013年亚锦赛无缘三甲后,张磊淡出国家队,先赴阿塞拜疆打球,后又返回上海“传帮带”。尽管已经32岁,张磊在上赛季的排超依然保持了较好的竞技状态,突然性极强的前后排突破仍难以防范。遗憾的是总决赛功亏一篑,没能助上海白银一代圆了联赛冠军梦。上赛季壮志未酬,张磊仍未放弃,期待她在新赛季的联赛能有更好表现。

9. 曾春蕾

29岁的曾春蕾是中国女排现役国手中唯一参加过伦敦奥运会争夺的。从出道时被视为强力接应,到如今向着全面型接应发展,在国家队效力近十年后,经历过大喜大悲的曾春蕾愈发成熟。作为左手接应,曾春蕾有着先天优势,发扣极具特色且进攻手段丰富,串联水平也随着历练的增加趋于稳定。

曾春蕾是继郎平、杨晓君、冯坤和薛明后,第五位有机会参与奥运女排争夺的京籍队员,遗憾的是奥运留给她的记忆并不愉快。2012年伦敦奥运会,曾春蕾作为替补接应出战,对阵巴西一役虽勇夺24分,但在与日本的四分之一决赛中关键分一传不稳,导致球队场面上陷入被动,最终在决胜局16-18饮恨落败。伦敦重创并没有打垮曾春蕾,她在里约周期成为队中头号接应。然而世事难料,就在里约奥运前夕,新秀龚翔宇迅速上位、杨方旭凭鲜明技术特色受到教练组青睐,在接应三选二的残酷竞争中,资历最老的曾春蕾意外落马,错失了奥运争金的契机。

尽管奥运之路不顺,但曾春蕾在里约周期贡献突出。2014年世锦赛斩获亚军、2015年世界杯成功登顶,她在右翼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感受过世界杯重夺冠军的狂喜,品尝了无缘里约奥运的苦涩,近而立之年时,经过大风大浪的曾春蕾不仅保持了较好的竞技状态,也依然有为国效力的雄心。即将到来的亚运会和世锦赛,接应位置重现两年前惨烈竞争,希望这次曾春蕾能够如愿。

10. 龚翔宇

相比很多奋斗多年才成大器的前辈,今年只有21岁的龚翔宇无疑是幸运儿。首次入选江苏队就在联赛打上主力,随即凭表现叩开国家队的大门;作为国家队一年级生,不仅在多项赛事担纲主力,且成功入选奥运阵容并在里约随队夺金;转年又帮助江苏女排摘掉“千年老二”的帽子,在联赛和全运会斩获双冠。如此显赫的成绩和飞速成长,令龚翔宇拥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也承载了各方更多期待。

与同龄选手相比,从二传改打接应的龚翔宇技术功底比较扎实,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出色,可塑性较强。从刚出道时专注于网口表现,到这赛季开始承担一传重任,龚翔宇正向着全面型接应发展。转型是个痛苦的历练过程,突破瓶颈绝非朝夕之功。里约奥运会后,龚翔宇同样遇到了成长烦恼,负担一传后压力骤增,精力分散也影响了进攻端的表现。攻守两不靠让龚翔宇一度频遭质疑,甚至搞不清楚到底在哪个技术环节出了问题。

直至今年世界联赛中后段,龚翔宇才在新角色中逐渐找到了感觉。发扣拦垫防各技术环节的表现趋于稳定,自信心也有所恢复。龚翔宇的基本功比较扎实,年轻扛练且性格豁达,未来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