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集训为了什么?

国足集训为了什么?

国足集训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点

  1. 备战重要赛事

    • 国足集训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备战即将到来的友谊赛,如与马来西亚和叙利亚的比赛,这些比赛不仅是对球队实力的一次检验,更是为接下来的世界杯预选赛等重要赛事做好充分准备。
  2. 考察与磨合新队员

    • 集训期间,教练组会重点考察新队员,如费南多和蒋光太等,通过训练和比赛促进新老球员之间的磨合,同时帮助新队员更快地熟悉球队的战术体系。
  3. 保持团队凝聚力

    • 定期的集训有助于增强球员之间的默契和信任,保持团队的凝聚力,这对于球队在比赛中的表现至关重要。
  4. 技战术演练

    • 集训期间,球队会进行大量的技战术演练,确保老队员深入理解战术要求,同时让新队员尽快适应并融入战术体系。
  5. 储备和培养年轻球员

    • 国足集训还着眼于未来,通过选拔和培养年轻球员,为2025年U17亚洲杯和2026年名古屋亚运会等赛事储备人才,为中国足球的长期发展打下基础。
  6. 适应不同环境与气候

    • 通过海外集训,球员们可以适应不同的比赛环境和气候条件,提升竞技状态和团队协作能力。
  7. 提升球队实力

    • 与高水平的外国球队进行热身赛,是提升球队实力和战术执行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比赛不仅考验球队的实力,还能让球员们在实战中学习和成长。
  8. 保持球队曝光度

    • 集训和比赛也是保持球队曝光度、争取更多支持和赞助的重要方式。这有助于提升中国足球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力。

国足为何被称“妈宝男”?胡锡进:一副吃饱喝足加躺平的妈宝赖相

国足被胡锡进称为“妈宝男”,主要因其呈现了依赖外部资源却未能兑现成绩、享受优厚待遇却缺乏拼搏精神的形象,具体原因如下:

  • 国家与社会投入巨大,国足却未能打出应有成绩中国足协为提升国足实力,出台了《中国足球协会入籍球员管理暂行规定》,推动“归化浪潮”,引入年薪过亿的高拉特、超8000万元的艾克森等球员,并聘请世界级主帅里皮执教。然而,国足成绩持续低迷:2002年打进世界杯后,20年间世界排名从第37位跌至第75位,连续缺席5届世界杯;2013年1-5不敌泰国队、2022年1-3负于越南队,屡创耻辱纪录。这种“高投入、低回报”的对比,使其被批评为“被喂养成‘大肚腩’却无法奔跑的妈宝”。

图:国足2002年打进世界杯后成绩持续下滑

  • 集训与比赛待遇优渥,却缺乏职业态度国足集训常选择迪拜等条件优厚的国外地点,出行包机、入住高档酒店,甚至被越南媒体报道“拉着三卡车行李参赛”。这种“旅行式集训”与职业球队的艰苦训练形成鲜明反差,被批评为“穿戴华丽、待遇优渥却躺平的妈宝赖相”。

图:国足集训期间被指享受过度优待

  • 对比日韩足球,凸显体系化缺失日韩足球通过成熟的青少年培训体系实现持续发展,而非单纯依赖归化球员。例如,日本青少年球员在技术、战术意识上打牢基础,青年队与国家队成绩自然提升。反观国足,归化球员未能带动整体进步,青少年培训体系薄弱,导致“揠苗助长”后劲不足。

图:日韩足球通过青训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深层原因与改进方向国足的“妈宝男”形象,本质是资源错配与体系缺失的结果:

  1. 短期政策替代长期规划:归化球员、高薪外教等措施未能解决青训断层、联赛结构不合理等根本问题;
  2. 管理机制缺乏问责:足协政策频繁变动,输球后仅道歉而无实质整改,如胡锡进所言,需“拿出叙利亚解散男足的魄力”进行整顿;
  3. 职业文化缺失:球员享受高薪却缺乏拼搏精神,集训优待与比赛失利形成矛盾,暴露职业态度问题。

改进建议

  • 自上而下整顿:建立青训-联赛-国家队联动体系,避免“归化依赖”;
  • 强化问责机制:对管理失职、比赛懈怠等行为追责;
  • 重塑职业文化:通过薪酬结构调整、训练标准提升等措施,激发球员内生动力。

图:国足需通过体系化改革打破“妈宝男”困局

唯有如此,国足方能摆脱“妈宝男”标签,实现成绩与形象的双重提升。

相关问答扩展:

1、东亚杯中日之战国足赛程时间表

2025年东亚杯中国男足对阵日本的比赛时间是7月20日晚上19:30,比赛地点在韩国釜山亚运主体育场。这次东亚杯还是沿用老规矩,中日韩朝四队单循环较量,咱们国足首战就是踢日本队。

具体赛程安排是这样的:7月20日先踢日本,7月24日对朝鲜,最后7月27日打韩国。这次比赛挺关键的,因为新任外教刚接手球队,正好检验下集训成果。央视和咪咕应该都会直播,记得上次交手咱们1-2惜败,这次看看能不能报仇。建议提前订好闹钟,这种焦点战经常爆满。

2、国足算是铁饭碗吗?国家给他们发工资吗?

1. 国足并不是铁饭碗。
2. 国家不会直接给国足队员发放工资。
3. 国足是一支根据比赛需要临时组建的足球队。
4. 队员的选拔基于他们在俱乐部比赛的表现。
5. 集训期间,队员会获得一定的训练费、免费伙食和住宿。
6. 参加比赛时,队员可能会获得赢球奖金,但这并非固定收入。
7. 国家队队员的年收入,即使是主力,也不会超过五万元。
8. 大部分国家队的队员在国家队的收入实际上为零,还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9. 每次集训的大名单约有40人,最终只有23人参加比赛。
10. 中国职业球员的数量远超国家队队员,他们不从国家获得工资。
11. 球员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球票销售、转播版权和广告收入等。
12. 地方政府可能会提供奖金或补贴给球队,这也是球员收入的一部分。
13. 球员的高收入主要来自于球队背后的老板,尤其是那些富有的老板。
14. 一些球队老板投资足球的目的是为了个人出名和商业利益,而非提升中国足球水平。

3、男足遭恶搞,“国足海参”商标被注册

男足遭恶搞,“国足海参”商标被注册

  男足遭恶搞,“国足海参”商标被注册,根据球迷爆料称,北京时间2022年2月23日,他们商标网站看到了有人抢注了“国足海参”四个字为商标,男足遭恶搞,“国足海参”商标被注册。

  男足遭恶搞,“国足海参”商标被注册1

  日前,根据商业信息查询服务网站显示,“国足海参”一名已被申请注册为食品类商标,商标状态处于最初始的“注册申请中”阶段。这引起了很多球迷热议,大家都觉得该注册者可谓是杀人诛心,让国脚彻底颜面扫地。国足上一次被这样恶搞,就是曾经被别有用心者,直接以“国足臭豆腐”的商标注册。

  国足之前跟臭豆腐联系在一起,这是嘲讽国脚越踢越臭。如今国足又跟海参联系在一起,则是跟一则国家队宣传视频有关系。当时国足接了海参广告,在视频中以吴曦为首的多名国脚,都表示他为了增强体质,天天都在吃海参。这个广告原本没有什么,球迷压根也不关注。

  后来国足客场对阵越南的比赛,球队在大年初一就给球迷添堵,以1比3输给了对手。要知道国足之前就没输给过越南,只考虑赢对手几个球的问题。所以国足在这场比赛被越南队吊打,让很多球迷都觉得接受不了。此时,中国男足队长吴曦又在比赛中出现了躲球行为。

  吴曦的躲球导致了国足丢球,从而在赛后遭到了球迷质疑。一些媒体为了流量,就特意剪辑出吴曦之前为海参拍广告的视频片段。视频中吴曦表示海参对运动员特别好,他在集训期间都会吃。由于吴曦在中越之战出现了躲球行为,所以球迷就认为他不配吃海参。

  一时间国足配不配吃海参,成为了球迷热议的焦点话题。有好事者则是看到了商机,在商标网站上注册了国足海参,以此来嘲讽男足表现不给力。面对这样的嘲讽,国足未来最好的回击方式,就是在后面两场十二强赛上能好好好戏,争取用一场胜利,来一雪前耻,重新赢得球迷信任。

  男足遭恶搞,“国足海参”商标被注册2

  根据社交平台上的球迷爆料称,北京时间2022年2月23日,他们商标网站看到了有人抢注了“国足海参”四个字为商标,目前,该商标正在申请注册中。假如初审通过的话,那么七八个月以后,说不定我们能够在市场上看到“国足海参”的相关产品。

  据说,注册人注册这个商标类别为29类,恰巧是食品类别。之所以“国足海参”能够大火,是因为年前有一个大连品牌的海参赞助商对中国国家队赞助了海参。而在双方达成赞助意向后,便安排了一个对吴曦的采访,吴曦在采访中说:“一直坚持吃海参,每天都吃,平时也吃,集训也吃。”这其实是对赞助商的回馈。

  本来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不巧的是国足大年初一输给了越南队,而且更要命的是,吴曦在一次防守中并没有像中国女足那样“堵枪眼”,而是“躲球”,正是因为这次“躲球”,使越南队将皮球穿过了吴曦,最终导致国足失球。

  本来球迷一个个都恨得咬牙切齿,这个时候却偏偏播出了吴曦吃海参的视频,你说球迷能不火吗?

  当然了,像这位抢注“国足海参”的`人,确实有些哗众取宠。我就不相信,他会将海参起名为“国足海参”。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因为“国足”两个字带有很明确的指向,所以商标审核未必能够通过。我们不得不去承认,国足的失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有很多社会上的推波助澜者。有一位球迷调侃道:“国足海参”,看球的应该不会买,不看球的以为是国足吃的也不会买,抢注这个除了有点热度有啥用?

  想想吴曦确实也够惨的,本来就是一世英明,无论是在此前的国家队,还是在江苏苏宁,吴曦都是中国球员的榜样,但是因为国足输给了越南,再加上一根海参的问题,他的一世英明就算是毁了,到头来大家只记得他代言海参的事,而忽略了他曾经的努力和付出。

  当然了,在前一小段时间,很多媒体人开始站出来为吴曦洗白,很多人开始从客观的角度去理解吴曦。在很大程度上,海参是“正经海参”,而吴曦也是一个比较“正经”的中国足球运动员。假如中国球员都能像吴曦那样的话,恐怕中国足球早就告别“不正经”了。

  男足遭恶搞,“国足海参”商标被注册3

  2月23日,据企业信息查询软件显示,“国足海参”被人抢注为食品类商标,目前正在审核中。

  不得不说,有些人的敏感性真强。体育明星关注度高,号召力强,经常会被商家盯上,将他们的名字抢注为某品类商标。像谷爱凌、许昕、孙颖莎、苏炳添、朱婷、樊振东等明星,全部中招。不过,这些商家的举动也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打击,正在申请的被依法驳回,已经注册的被宣告无效。

  现在,有人盯上了“国足海参”。这是一个前段时间非常热的话题,因为国足输给了越南队,受到铺天盖地的抨击,受尽冷嘲热讽,队长吴曦面对镜头谈论吃海参的一幕也被翻了出来,大加嘲讽。批评国足没有问题,但将一支球队的失败责任集中压到一个球员身上,并不妥当。何况,吴曦还是在履行一名国脚的职责,在为国足赞助商进行广告宣传,而非个人行为。

  尽管如此,关于国足吃海参、拿高薪、乘包机、每天补贴1000元、12强赛赢球奖高达600万之类的话题还是一直受到热议,由海参而起的各种段子层出不穷。现在,连“国足海参”都被抢注了,足见其热度,虽然这热度是负面而非正面的。

  其实吃海参本身没有问题,职业运动员消耗大,补充营养品再正常不过。何况,现在已经不是二三十年前,海参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也不是完全消费不起的营养品,对于职业球员来说更是如此。一味拿海参说事,以抨击国足为乐,实不可取。

  批评要有针对性,可以批国脚能力差、斗志不足,可以批教练指挥不当、针对性不强,可以批足协不尊重足球规律,本末倒置,这都是积极的、有建设意义的举动。那些嘲讽国脚吃海参的,认为男足球员不该拿工资的,无非是跟着乱罢了。

  抢注“国足海参”商标,不信就能盈利。

更多最新体育信息请关注:新星体育网

更多体育网站请关注:新星体育网

更多网站请关注:亿点点时尚网

smart体育网原创文章,作者:smart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martgj.cn/16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