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赢家?美国V德国?葡萄牙V加纳?韩国V比利时?阿尔及利亚V俄罗斯?比分…
小组赛最后一轮是最多默契球和假球,美国和德国的比赛只要打平就可携手出线,因此有可能又是一场默契的平局球;
葡萄牙和加纳很有可能分出胜负,两队都必须在保证赢对方的前提下多取得净胜球才有可能出线,因此无论谁胜对方,比分都有可能在2球以上,看好葡萄牙2比0或3比1胜;
比利时虽然胜负都不影响出线,不过若得小组第二就要提前碰德国,因此最后一轮会争取拿下韩国,比分可能是2比0或3比0;
阿尔及利亚和俄罗斯的比赛也应该是场极有可能分出胜负的比赛,都必须要战胜对方才能确保出线,特别是美国队,因此比分有可能又是一场大比分,3比1或4比2
阿尔及利亚国家男子足球队的世界杯战史
2014年是阿尔及利亚队历史上第四次打进世界杯决赛圈,此前他们曾参加过2010年南非世界杯、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
2014年巴西世界杯,阿尔及利亚国家队首次打进世界杯16强。小组赛中,阿尔及利亚1:1战平俄罗斯、4:2战胜韩国、1:2负于比利时取得1胜1平1负的战绩以小组第二的出线。 八分之一决赛阿尔及利亚1:2负于夺冠热门德国队,最终在本届世界杯取得第14名的成绩。
2010年南非世界杯,在本土主帅萨阿丹的带领下,首战斯洛文尼亚,在下半场少一人的情况下,又因门将的一次失误,让他们0比1遗憾告负。次战拥有鲁尼、杰拉德等球星的英格兰队,阿尔及利亚队顽强地把0比0的比分保持到终场。最后一战对阵美国队,在非胜不可才能出线的情况下却被对手在91分钟时绝杀,遗憾告别南非。本届世界杯也充分反映了阿尔及利亚队进攻能力不强,三场比赛一球未进。
1982年的世界杯对于阿尔及利亚人来说值得骄傲,第一次登上世界杯舞台的他们就在首场比赛中2比1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德国队,制造了世界杯历史上最著名的三大冷门之一。随后,阿尔及利亚队0比2输给奥地利,3比2战胜智利,不过由于同属欧洲的德国队和奥地利队在最后一轮的默契球,2胜1负的阿尔及利亚队最终遗憾未能小组出线。
1986年世界杯,阿尔及利亚队卷土重来。不过这一次他们未能延续上一届比赛中的出色状态,首场比赛阿尔及利亚队1比1战平北爱尔兰,随后他们分别以0比1和0比3输给了南美劲旅巴西队和欧洲强敌西班牙队,小组赛1平2负,未能出线。
相关问答扩展:
1、阿尔及利亚战争欧裔居民及哈基斯人的逃亡
阿尔及利亚战争期间,欧裔居民及哈基斯人的逃亡情况如下:
-
欧裔居民的逃亡:
- 在阿尔及利亚独立时期,大量欧裔人口,特别是被称为”piednoir”的法国人以及犹太人,面临着大规模的迁徙。
- 1962年,仅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有大约900万人离开了阿尔及利亚,这是欧裔居民大规模逃亡的直接体现。
-
哈基斯人的逃亡:
- 哈基斯人是指那些尽管本土化,却选择支持法国的阿尔及利亚穆斯林。
- 1962年,大约有91,000名哈基斯人冒险逃往法国,尽管这一行为受到了法国官方政策的反对。
- 逃亡的哈基斯人在法国可能寻求庇护和新的生活,但他们在阿尔及利亚本土却引发了深深的分歧,许多当地人视他们为背叛者。
-
哈基斯人在阿尔及利亚的遭遇:
- 留在阿尔及利亚的哈基斯人在独立后遭遇了严重的报复。
- 据历史学者估计,有5万至15万哈基斯人及其家人在阿尔及利亚惨遭杀害,这是他们选择支持法国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
法国对哈基斯人问题的态度:
- 尽管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在任期间承认了哈基斯人的苦难,但关于如何处理这一历史事件,法国社会至今仍存在争议。这反映了哈基斯人问题在法国社会中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2、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为什么打仗
自本月16日以来,利比亚爆发的骚乱及流血事件不断升级,其死亡人数之多、暴力程度之严重,已引发阿拉伯国家联盟和联合国安理会相继召开紧急会议,敦促立即结束暴行,并逐步解决民众的合法诉求。
对于该国动乱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於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著深刻的根源。
利比亚曾经是意大利的殖民地。在意大利殖民统治时期,利比亚由三个自治邦组成。东部地区和班加西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卡扎菲在1969年的一场军事政变中掌权后,依靠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他还迁都至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其政权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顾,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裏。
报道认为,卡扎菲一定程度上利用部族之争维持了统治,并将自己的部族提拔到关键的安全岗位和决策岗位。他还通过定期改组整个政府,使潜在政治对手失去支持基础或威信,从而成功地抑制了其他政治权力中心的生长。作为其伊斯兰革命意识形态招牌的体现,他还在20世纪80年代对全部民营企业实行国有化。
而路透社的评论认为,卡扎菲对于利比亚长达40年的领导并没有使得这个国家成为一个人民的国家。相反的,利比亚是目前全世界贪污腐败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原油产量占全球份额2%的国家,利比亚所创造的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600万人口。
据利比亚知情者说,卡扎菲自己的部落“卡扎法”(Gadhafa)控制著部分武装部队,他们花费数年时间摧毁了对手“瓦尔法拉”(Warfalla)的基地。瓦尔法拉曾被认为是该国最大的部落联盟,但这已成过去。
现在,在利比亚的政治忠诚遭受严峻考验之时,很多曾被卡扎菲冷落或压迫的部落都在反对他。瓦尔法拉的几位部落首领日前就曾现身,号召人们推翻卡扎菲。来自利比亚东部的“扎维亚”(Al-Zawiya)部落也在周末加入了示威人群,一位首领曾威胁说,如果卡扎菲继续当权,就要切断至关重要的石油供应。
事实上,持续的冲突和内战的可能性已经惊扰了全球石油市场,国际油价跃升到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外电分析称,利比亚动乱将影响整个地中海经济,而作为其前殖民统治者的意大利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目前,利比亚内务部长奥贝迪、司法部长亚利等已宣布辞职退出卡扎菲领导的政府,奥贝迪并号召军队支持反对派以及履行“公民法定义务”。此外,至少有7名利比亚驻外大使以辞职来抗议国内的杀害事件,一些高级外交官则呼吁卡扎菲下台。
3、阿尔及利亚和中国的关系
阿尔及利亚和中国是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合作领域覆盖政治、经济、文化及国际事务。
两国自1958年建交以来始终保持友好互动。阿尔及利亚是最早支持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非洲国家之一,中国也多次在能源、基建等领域给予支持。近年来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2023年中国对阿出口额超80亿美元,成为其最大进口来源国。
1. 经济合作
中国是阿尔及利亚第一大承包工程来源国,参与建造了阿尔及尔歌剧院、首条高速公路等标志性项目。华为、中建等企业在当地通讯、房建领域高度活跃。能源领域合作尤为紧密,中石油、中石化在当地油气开发中占重要份额。
2. 医疗与教育互动
中国连续40余年向阿尔及利亚派遣医疗队,累计诊治超2700万人次。阿尔及利亚每年有数千学生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赴华留学,同时多所大学开设了中文专业。
3. 国际事务协作
两国在联合国、中阿合作论坛等机制下相互支持核心利益,例如中国多次反对干涉阿内政的提案,阿方也一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阿尔及利亚近期计划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国明确表示支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自贸区建设的对接,双方在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空间将进一步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