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立姣奥运会成绩
巩立姣在奥运会上的成绩是出色的。她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以20.58米的成绩获得女子铅球冠军,这是中国田径队在该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首枚金牌,也是巩立姣个人职业生涯的首枚奥运金牌。
巩立姣的夺冠之路并不容易。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运动员,她在之前的奥运会中曾有过遗憾的经历。然而,她并未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训练和准备,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和体能。在东京奥运会上,她展现出了出色的竞技状态,以绝对优势赢得了比赛。
巩立姣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中国田径事业的骄傲。她的夺冠标志着中国田径在国际舞台上的实力和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她的成功也激励了更多的年轻运动员,让他们看到了通过努力和坚持可以实现的梦想和目标。
巩立姣的奥运成绩不仅仅是一枚金牌,更是她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她的成功证明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她的故事将激励更多的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
苏炳添、巩立姣、吕小军···他们胸怀“青春”梦想 书写“不老”传奇…
在东京奥运会上,相比于“00后”不断掀起的“青春风暴”,很多与时间赛跑、为梦想坚守的老将书写下一段段“不老”传奇。看到这些老将们梦想成真后的振臂高呼,很多人泪光闪烁、潸然泪下,这既是中国力量和中国速度带给国人的震撼和感动,更是人们不懈努力奋斗、期待一朝梦圆的共鸣与共情。
竞技 体育 是年轻人的运动,难逃年龄增长、实力下降的自然规律,很多运动员却在职业生涯后期依然驰骋赛场,不断突破极限。这一个个看似违背规律的奇迹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是不断优化科学方法,更是执着追求的奥运梦想。
有梦想就会永远年轻,就会拥有坚守的动力。面对采访的镜头,夺冠后的巩立姣泪流满面,当她说出“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这句话时,却露出了孩童般腼腆的笑容。两次进入世锦赛百米决赛的苏炳添,已经创造了足够辉煌的战绩,完全可以功成身退的他却选择了继续坚守,因为他还有一个梦想没有实现,他觉得还可以跑得更快。
人生的奋斗之路绝对不会一片坦途,与时间赛跑、与年龄抗争的过程注定异常艰辛。在像吕小军一样为梦想而奋斗的老将口中,“坚持”永远是一个高频词。对于老将而言,“坚持”意味更多的付出、更大的牺牲和更强的毅力。在战胜中国选手夺得羽毛球女子双打冠军后,印尼老将波莉趴在地板上嚎啕大哭,令人动容,这喜极而泣的泪水饱含着长期坚持的汗水和血水。
人生总是和想象的不太一样,长期坚持的老将不一定都会如愿,坚持到最后也不一定会成功,但追梦的过程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远比结果更重要。
第四次参加奥运会的男子蹦床选手董栋,没有实现再次奏响国歌的愿望,但为梦想努力过的他没有遗憾。他说,在这个行业里被大家认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上届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冠军谌龙,在决赛中输给了视自己为偶像的丹麦名将安赛龙。他说,第三次站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也算是为13年的奥运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除了中国的董栋和谌龙,还有更多的老将战胜了时间,战胜了自己,又一次站在了奥运赛场上。今年46岁的乌兹别克斯坦体操选手丘索维金娜连续8届参加奥运会,成为几代人的奥运记忆,尽管她在预赛就被淘汰,但赛场上连续30年的坚守,已经足够伟大。在这些脸上刻满岁月痕迹的老将脸上,我们没有看到英雄迟暮的悲伤落寞,反而感受到他们壮志凌云的青春朝气。
运动生涯终将结束,人生之路还很漫长。就像苏炳添所说,“一百米的跑道是比谁跑得更快,而人生的跑道是比谁跑得更远、更好、更宽广。”在冲进男子百米决赛后,苏炳添仰天长啸、拍地怒吼的瞬间成为东京奥运会的经典画面,也许会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激情四射的瞬间点燃了人们不畏艰难的奋斗豪情,激发出敢于争先的追梦勇气,更书写着一个伟大民族的“青春密码”。
勇于追梦,相信自己,没有什么不可能!
新华社东京奥运会报道团出品
相关问答扩展:
1、央视记者采访巩立姣引众怒,女性只能被谈论婚恋吗?
央视记者采访巩立姣引发众怒,核心问题在于记者将女性价值狭隘地聚焦于婚恋话题,而忽视了其作为奥运冠军的成就与个人价值。
事件背景与争议焦点
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冠军巩立姣在夺冠后接受央视记者陆幽采访时,记者未关注其运动生涯的拼搏历程,反而多次将话题引向婚恋问题。例如:
- 记者称巩立姣为“女汉子”,并追问其“女孩子的人生计划”,暗示其应回归传统女性角色。
- 摄像直接询问“想找什么样的男朋友”,记者进一步调侃其与男友“掰腕子”的可能性。
这种提问方式引发公众不满,核心争议在于:记者以男性视角审视女性运动员,将女性价值简化为婚恋与身材,忽视了其作为运动员的专业成就与个人追求。
女性价值的多元性被忽视
巩立姣作为奥运会四朝元老,曾获北京奥运会季军、伦敦奥运会亚军等荣誉,最终在东京实现金牌梦想。她的价值体现在:
- 21年坚持训练:克服伤病与延期压力,展现坚韧意志。
- 为国争光:夺得中国铅球奥运史上首金,具有里程碑意义。
- 个人梦想实现:以“万一实现了呢”的信念突破自我。
然而,记者未挖掘这些深度内容,反而以“女汉子”“找男朋友”等标签定义她,暴露了以下问题:
- 性别刻板印象:默认女性应温柔、依赖男性,将运动能力与婚恋价值对立。
- 价值判断单一化:认为女性成功需通过婚姻或外貌验证,忽视其职业成就。
- 采访失焦:作为奥运冠军,巩立姣的竞技精神与奋斗故事更具新闻价值,而非私人生活。
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认知偏差
此次争议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双重标准:
- 对男性运动员:关注其竞技水平、职业规划,鲜少涉及婚恋。
- 对女性运动员:常被问及“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是否计划结婚”,甚至将运动能力与婚恋市场价值挂钩。
这种偏差源于:
- 传统性别观念:认为女性最终需回归家庭,职业成就需以婚姻为补充。
- 媒体引导偏差:部分媒体为吸引流量,刻意强化女性婚恋话题,忽视其主体性。
- 社会评价体系:对女性成功的定义仍局限于“婚姻美满”“相夫教子”,而非个人选择。
女性不应被婚恋定义
公众对记者提问的愤怒,本质是对“女性价值单一化”的反抗。现代女性拥有更多人生选择:
- 追求梦想:如巩立姣般通过运动实现自我价值,无需以婚姻证明成功。
- 多元生活方式:选择结婚、单身、丁克等均属个人自由,无关对错。
- 拒绝标签化:女性可以是“女汉子”或“温柔”,但不应被他人定义。
真正的性别平等,是尊重每个人的选择,而非用统一标准衡量。 记者的问题之所以引发众怒,正是因为它试图将巩立姣塞进“婚恋导向”的狭隘框架,而忽视了她作为独立个体的丰富性。
媒体应承担的责任
此次事件也为媒体敲响警钟:
- 提升专业素养:采访应聚焦被访者的核心成就,而非私人生活。
- 打破刻板印象:避免以性别预设问题,尊重女性运动员的职业身份。
- 传递多元价值观:通过报道展现女性在各领域的突破,而非强化传统角色。
女性的人生不应被婚恋定义,她们的价值在于追求梦想、突破自我、为社会贡献力量。 媒体作为社会风向标,更应传递这种多元包容的理念。
2、田径运动员巩立姣是哪国人
中国人。
巩立姣,生于1989年1月24日,河北省体育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运动员兼教练员、高级教练,中国田径运动员,女子铅球领军人物。
2007年,初登大阪世界田径锦标赛的巩立姣以18.66米的出色成绩夺得第七名。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女子铅球比赛中获得季军。
2009年,在柏林田径世锦赛女子铅球比赛中以19米89的成绩夺得首枚世锦赛铜牌。2010年,巩立姣获得斯普利特田径世界杯女子铅球比赛铜牌。2012年,巩立姣夺得伦敦奥运会女子铅球亚军。
2021年8月1日,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田径女子铅球决赛中,巩立姣以第六投20米58创个人最佳成绩的表现夺冠。9月20日,巩立姣获得第十四届全运会女子铅球冠军。
社会活动:
2021年9月25日14时,担任“同上一堂奥运思政大课”主讲人。
2021年12月,参与内地奥运健儿访港、访澳交流活动。
2021年12月31日,加盟北京卫视2022跨年晚会。
2021年12月,巩立姣参加演唱的歌曲《我们北京见》正式发布。
2021年12月31日晚19:30,2022迎冬奥BRTV环球跨年冰雪盛典即将正式与观众见面,中国获得奥运田赛第一枚金牌的巩立姣将与檀健次一起带来歌曲《勇气》。
2022年1月,参加《2022天津卫视相声春晚》。
2022年2月3日,在河北张家口大境门遗址参加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
2022年4月,巩立姣参与的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于4月28日正式启动。
2023年1月13日,中国田径协会公布了第十届执委会名单,巩立姣当选副主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巩立姣
更多最新体育信息请关注:新星体育网
更多体育网站请关注:新星体育网
更多网站请关注:亿点点时尚网
smart体育网原创文章,作者:smart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martgj.cn/180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