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诗文200米蛙泳最好成绩

叶诗文200米蛙泳最好成绩

叶诗文200米蛙泳最好成绩2分22秒44夺冠。

在2023年5月5日举行的2023年全国游泳冠军赛女子200米蛙泳决赛中,叶诗文以个人最好成绩2分22秒44夺冠!5月6日,2023年全国游泳冠军赛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浙江队柳雅欣、叶诗文、余依婷、吴卿风出战,获得冠军。

叶诗文,1996年3月1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国女子游泳队运动员,女子200米混合泳奥运会纪录保持者。叶诗文是中国泳坛首位集奥运会、长池世锦赛、短池世锦赛、游泳世界杯、亚运会、全运会冠军于一身的运动员,成为中国泳坛首个金满贯。

人物评价:

1、从身材看,叶诗文拥有远远超出同龄人的宽厚肩膀,这对游泳选手来说,绝对是一个先天优势。游泳运动对力量的要求很高,而肩宽的选手上肢力量更大。叶诗文之所以能屡屡在自由泳项目上反超对手,就得益于她宽阔的肩膀更能带动双臂做出更为舒展的动作。

2、几乎每一位成功的游泳选手,都有惊人的肺活量,韩国名将朴泰桓的肺活量据说是7000毫升,几乎是普通人的一倍。而叶诗文的肺活量也非比寻常。在混合泳最后的50米冲刺中,一般选手都是两个动作一次呼吸,而叶诗文能够坚持四个动作一次呼吸,这使她获得了比别人快得多的速度。

3、叶诗文有一双爆发力极强的大腿,这源于她父母的遗传。她的母亲曾经是杭州市跳高冠军,而父亲年轻时也是短跑健将。尽管叶诗文没有菲尔普斯那样的身材,但有力的大腿,能让她在起跳和触壁发力时更有优势。

因体能未达标,叶诗文无缘决赛,体能在中国是多严重的问题?

根据相关的新闻报道,最近举行的各种比赛当中,很多运动员都是因为自己的体能测试不合格,所以他们就没有办法进入到冬季奥运会达标赛,很多人都会觉得体测成为了这些运动员,通往东京奥运会路上的拦路虎,阻止了他们向东京奥运会前进的步伐,让他们不能够在东京奥运会上面大展身手为国争光。

在2020年全国游泳赛记忆东京奥运会达标赛当中,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游泳比赛当中,获得了奥运金牌的叶诗文在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预赛当中游出了4分43秒93的成绩,位列小组的第三名,明明可以顺利的进入决赛的,但是由于自己的体能测试不达标,所以说不得不止步于预赛,不仅是叶诗文,因为自己的体能测试不合格不能进入决赛,还有傅园慧,王简嘉禾等等,她们在预赛当中的成绩都是非常好的,而且王简嘉禾还打破了亚洲纪录,但是让人遗憾的是,她们都不能够进入到最后的决赛。

有一些人就会有疑问了,体能在中国到底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体能在中国确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中小学生来讲,严重的家庭作业,还有课外辅导,还有长时间的在学校里面上课,都让这些学生们很少能够去到外面做运动,甚至是有些学校还会霸占学生们的体育课,让本应该在操场上面上体育课的学生们,而不得不在教室里面上文化课,这样的行为怎能不导致学生们的体能越来越差呢?

我们都知道在学校的时候体能测试是一个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任务,但是有的学生在体测的时候,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所以他们在体测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一些不好的症状,有些学生也会在体能测试的过程当中出现晕厥,休克等,所以说中国的体能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 。

相关问答扩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叶诗文

在高原的那段时间,有氧基础打得比较好。

伦敦奥运会上破世界纪录夺得两枚金牌之后,“天才少女”叶诗文(微博)曾如此道出自己的成功秘诀。

在经历了短期休整和比赛之后,叶诗文于近日再次来到了“福地”昆明海埂训练基地,开始为期22天的高原集训。

叶诗文此次是随自己国家游泳队教练徐国义(微博)一同来到昆明的,和他们一起进行高原集训的还有国家队其它三个教练组的20多名队员和工作人员。

到达昆明后,她还连续发了多条微博记录自己的集训心情,不少粉丝都留言表示想要到基地去看看叶诗文的训练。

叶诗文的人气变旺了是不争的事实,这个往年来高原集训总是默默跟在队友后面的小女孩,如今已经成了绝对的人气明星,要求与她合影的人,更是无处不在。

在基地食堂里,有一幅“冠军墙”,墙面是一张和海埂基地同龄的民族画,许多在海埂基地进行高原训练获得世界冠军的名将都在这张画上留下了自己的签名。在基地工作人员的邀请下,叶诗文也将名字签在了上面,她也成为见证海埂基地辉煌的一份子。

上月底举行的全国游泳锦标赛中,叶诗文没有报主项200米和400米混合泳,而是选择了50米自由泳和200米蛙泳。原因之一是让自己挑战一下短距离,另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副项的比赛来调整放松。

叶诗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的长项还是中短距离,所以对成绩也不会太过苛刻。同时她还透露,这也是自己曾跟随过孙杨澳大利亚教练丹尼斯训练过一个月的时间,之后再也没有合作的原因。

据悉,此次高原集训之后,叶诗文将参加游泳短池世界杯北京站以及12月举行的短池世锦赛,她将全面投入世锦赛和全运会的备战中。只参加过一次全运会的叶诗文透露,她非常希望能够在全运会上夺金。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简称“全运会”,是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首届运动会于1959年9月13日至10月3日在北京举行。全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一般在奥运会结束后一年举行。全运会比赛项目的设置除武术外基本与奥运会相同,其原意是为国家的奥运战略锻炼新人,选拔人才。为了更加调动各省市区的积极性,国家体育总局在1996年奥运会前出台了“将奥运会奖牌带入全运会”的举措。2011年8月16日,经过三轮不记名投票,天津获得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主办权。

2、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夺金后被怀疑是怎么回事?

叶诗文之所以引起众人关注,是因为她在400米混合泳比赛中,尤其是最后100米自由泳的“水上漂”速度惊人,最后50米成绩竟然比男子400米混合泳金牌得主美国的罗切特还要快0秒17。她是奥运会历史上分段成绩第一位超过男子冠军的女选手,创造了这个项目的历史分段最好纪录。
赛后,国外众多媒体立即将话题集中引到了“兴奋剂”。“中国游泳在1990年代出现过兴奋剂事件,现在作为一个只有16岁的女孩一下子打破世界纪录,人们都在怀疑,你如何回应这些怀疑?”叶诗文夺冠后,一位美联社记者就“不怀好意”地提问。BBC解说员卡莱尔·巴尔丁也表示,“如果一个人能突然游得比原来快这么多,这里面会有多少疑问?”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叶诗文边比赛边回应,“我的成绩来源于勤奋和训练,不会使用任何禁药,中国人是清白的。”然而,叶诗文的声明并没有打消外媒的质疑。之后在叶诗文参加完200米混合泳资格赛后,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在奥组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质疑奥组委反兴奋剂主席,“为什么不对叶诗文进行更为深度的调查?”英国《卫报》昨天也撰文质疑,“叶诗文,完美,还是太好以至于不真实?”《卫报》特地援引了几个数据:冲刺速度快于罗切特;理论上最后100米自由泳速度比正常100米自由泳速度慢18%至23%,叶诗文只慢10%,“她应该被质疑。”

在大面积的质疑声中,一位伦敦奥组委官员强调,奥组委会对每一位获得奖牌的运动员进行严格的药检,也就是说,叶诗文已经通过了兴奋剂检测,“我们有很多方法在做各种各样的测试,从运动员得到奥运会资格之后,我们就在不断地收集各种信息,我们有一套很严谨的数据分析系统,谁用了兴奋剂,谁比较有嫌疑,我们都有自己的判断和衡量标准。请媒体不要随意给运动员定性,只要他们没有被查出来有兴奋剂阳性反应之前,我们要尊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主席阿恩也表示,没有证据就不应该怀疑,“我已经从事反兴奋剂事业长达40年的时间了,对于这一问题我认为我有足够的经验。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中国小将有违反规定的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能怀疑叶诗文所取得的胜利,在没有任何证据之前,我们不应当随便指责运动员,我们应当承认事实。”
中国代表团也不得不发表官方声明,“中国代表团已经接受了近100例药检,其中包括血检和尿检,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中国代表团负责反兴奋剂工作的蒋志学表示,游泳队接受药检的次数,位列各运动队之首。
对于叶诗文的夺冠和神奇冲刺能力,中国游泳队领队许琦解释说:“实际上不止叶诗文的最后50米在30秒以内,获得铜牌的中国选手李玄旭也同样游出了惊人速度。不能拿叶诗文和罗切特的分段数据简单对比,这不公平,也不专业。罗切特的400米成绩比叶诗文快了20多秒,游到最后稳操胜券,根本就没有用出全力,而叶诗文是拼到最后一刻的。是否使出全力才是关键,和性别没有关系。”

美国教练流露出“只要中国游泳一出现奇迹,肯定就会伴随兴奋剂”的话语,许琦平淡地说:“这是外界不了解中国游泳。中国运动员接受国内国际的兴奋剂检查次数非常频繁,大概可以排世界第一了,不能拿个别出现的兴奋剂事件来评价整个中国游泳,就好像我不能因为在哪个国家遭遇小偷,就说这个国家的人都是小偷一样。”

3、彭华勇:叶诗文抑郁了,你的孩子还好吗?

叶诗文出现严重抑郁的原因主要包括高强度训练与伤病困扰、成名后压力剧增、青春期心理波动与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具体如下:

  • 高强度训练与伤病困扰:竞技体育运动员的训练强度极大,身体受伤是常事。叶诗文在2014年扭伤脚踝,碎骨遗留导致长期疼痛,手术恢复后仍可能影响训练和比赛状态。这种身体上的痛苦与竞技状态的波动,加剧了她的心理负担。

  • 成名后压力剧增:伦敦奥运会后,叶诗文一战成名,但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期望压力。当比赛失利时,部分媒体质疑其能力,这种外界评价与自我期望的冲突,导致她产生焦虑、失眠、情绪低落等问题。年轻运动员在巅峰后遭遇挫折,心理落差感尤为强烈。

  • 青春期心理波动与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叶诗文抑郁时年仅16岁,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孩子情绪多变、敏感多虑,面对压力时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当心理波动超出自我调节范围,且未得到及时帮助时,容易演变为心理问题。

此外,家庭与社会的忽视加剧了心理问题的积累。文中提到,许多家庭过度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却忽视其内心感受。例如,有家长因孩子成绩下降、情绪低落而未及时干预,导致问题恶化。这与叶诗文的经历形成呼应:当心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压力无法宣泄时,抑郁便成为必然结果。

对家庭教育的警示

  • 关注心理需求优于物质满足:青春期孩子的生理需求易满足,但心理烦恼更需要宣泄。父母应主动倾听孩子的喜怒哀乐,而非仅关注成绩或身体状况。

  • 及时干预与亲子关系修复:当孩子出现焦虑、情绪低落等信号时,父母需及时介入,避免问题积累。同时,修复紧张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愿意分享内心困扰。

  • 平衡期望与现实:家庭和社会对孩子的期望应与其能力匹配,避免过度施压。叶诗文的案例表明,过高的期望可能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叶诗文的经历提醒我们: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被置于优先地位。只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其情感需求,才能帮助他们在成长中保持心灵的快乐与韧性。

更多最新体育信息请关注:新星体育网

更多体育网站请关注:新星体育网

更多网站请关注:亿点点时尚网

smart体育网原创文章,作者:smart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martgj.cn/17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