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能足校收费标准是怎么样的

鲁能足校收费标准是怎么样的

鲁能足校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有不同的收费标准。对于小学和初中生,每学年每位学生需交纳费用共计16000元,此费用涵盖食宿费、学费、训练费、物业管理费以及训练装备费等各项开支。同时,对于在集中测试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学校会酌情提供一定的学费减免。在校期间,如果学生在学习和训练方面表现出色,且日常表现良好,将会有机会被推荐进入俱乐部梯队,获得更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而对于高中生而言,每学年的学费为11000元,此费用包括培训费、学费、住宿费及训练装备费等,但不包含生活费。学校鼓励学生们在努力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训练,以期在未来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鲁能足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学术教育,也十分强调体育训练。学校希望通过合理的收费标准和多样化的激励机制,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此外,学校还会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收费标准和优惠政策。例如,对于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的学生,学校会提供相应的资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鲁能足校致力于培养具有高水平足球技能和良好品德的学生,希望通过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为他们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和发展平台。

鲁能真能,放眼国内足坛,唯有山东在坚守

鲁能(山东泰山)确实在国内足坛展现出独特的坚守精神,尤其在青训体系建设和球队稳定运营方面表现突出。具体分析如下:

一、中超整体困境下的“独善其身”

自陈戌源任中国足协主席后,中超联赛因改革与疫情叠加陷入财政危机,多数球队出现欠薪、停训问题,广州恒大、北京国安、上海申花等传统强队均面临解散或运营困境。而山东泰山与上海海港因背后有超大财团支持,成为少数能维持正常运营的球队

  • 广州恒大:投资足球十余年,虽两夺亚冠,但因疯狂网罗国脚、规划外援导致财政崩溃,第二阶段开支需足协承担,明年解散几成定局。
  • 其他球队:北京国安、上海申花、广州城等均因资金问题陷入生存危机。

二、山东泰山的“坚守”体现1. 稳定运营与竞技成绩

  • 财团支持:与上海海港类似,山东泰山背后有稳定财团投入,确保球队在联赛中保持竞争力。
  • 双线作战:2021年联赛与足协杯中均发挥出色,与上海海港会师足协杯决赛,成为争冠热门。

2. 青训体系的长期投入

  • 对比上海海港:海港虽竞技实力强,但青训依赖根宝基地,自身培养人才有限,亚冠赛场表现乏力,未为国家队输送核心球员。
  • 3. 对中国足球的贡献

    • 人才断档期的支撑:在多数俱乐部青训停滞的背景下,山东泰山通过稳定输出球员,缓解了国字号球队的人才危机。
    • 长期战略眼光:未因短期成绩压力放弃青训,而是将青训视为俱乐部发展的根基,这种“朴实无华”的坚持与山东大汉的性格特质高度契合。

    三、为何“唯有山东在坚守”?

  • 青训与成绩的平衡:山东泰山是少数既能保持联赛竞争力,又能持续投入青训的俱乐部。多数球队或因财政压力(如恒大)放弃青训,或因战略选择(如海港)依赖外部人才。
  • 结论

    山东泰山(鲁能)的“坚守”不仅体现在财政危机下的稳定运营,更在于其对青训体系的长期投入和对中国足球人才断档问题的缓解。这种坚持与中超多数俱乐部的短期行为形成鲜明对比,使其成为国内足坛“独善其身”的典范。

    相关问答扩展:

    1、鲁能泰山足球预备队队员名单

    2004年12月28日,转会上榜的最后三天,鲁能俱乐部公布了一份24人的挂牌名单。除了老将张蓬生、徐阳等人,大多数队员都是年轻球员,这充分展示了泰山队雄厚的人才储备。事实上,鲁能投入巨资打造的鲁能足校,经过数年努力,已经进入收获期。将一些有潜力的小将挂牌出售或租借,对双方都是有益的。
    名单中的“意外”人选
    在24人的上榜名单中,上赛季多次进入18人名单的两名主力替补孟尧和张树栋的上榜让人感到有些意外。
    孟尧在上半赛季表现出色,他在与绿城队的足协杯比赛中打入唯一进球,帮助泰山队晋级。虽然张树栋上场次数不多,但图拔直到本赛季后半段还经常把他列为替补。这两名队员被挂牌,主要是因为泰山队中前场位置重叠,俱乐部希望他们能到其他俱乐部接受锻炼。孟尧和张树栋都可以租借或永久转会,俱乐部答应他们如果无法成功转会可以回来。
    年轻球员的挂牌,俱乐部也有其他考虑。与其让他们长期当替补,不如让他们去其他队寻找首发机会。主帅图拔很欣赏这两位小将,期待他们能成长为球队的中坚力量。已有三支球队对张树栋表示兴趣,他有望在下赛季代表天津康师傅出战。
    后备力量无法“消化”
    除了孟尧和张树栋,名单上多为预备队或足校队员。鲁能泰山俱乐部副总经理韩公政表示,虽然很多球员希望留在俱乐部,但泰山队无法提供足够比赛机会,因此决定让他们挂牌。
    几个月前,鲁能泰山队就开始准备转会球员名单。一队教练和潍坊鲁能足校教练分别负责两部分工作,最终名单经鲁能泰山俱乐部上报董事会批准。这些球员都有很大潜力和能力,俱乐部希望他们能有更多比赛机会,这样职业生涯才会更光明。事实上,泰山队的上榜球员除了部分老将可能会退役,其余的都会成为转会市场的“抢手货”。
    近几年,鲁能后备梯队在全国比赛中屡获冠军,经过系统训练和大赛实战,一批小将脱颖而出。自2000年以来,泰山队一线队名单保持在25人左右,表现不佳的队员可能被调整到预备队,预备队队员也有机会晋升一线队。这样的制度激发了年轻球员的训练热情,水平提升迅速。泰山队的训练场面庞大,两个足球场都不够用。
    良好的用人机制和预备队制度,加上鲁能足校的有效培养和“百年俱乐部”的理念,使得鲁能俱乐部始终保持足够的板凳深度。在首届中超市场背景不理想的情况下,鲁能能稳坐钓鱼台。

    2、谁知道山东鲁能足校的情况?

    山东鲁能泰山足球学校

    一、学校简介

    山东鲁能泰山足球学校位于著名的世界风筝都—潍坊市,隶属于山东鲁能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一所集九年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和足球训练于一体的全日制、寄宿制学校。
    学校创建于1999年7月,现有在校生600余名,来自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学校坚持“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营,与国际接轨,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的一流办学宗旨,以“要做球星先做人”为育人理念,致力于建设“世界足球名校”。
    学校占地500余亩,拥有24块足球训练场地,有多功能训练中心、医疗保健中心、科教中心、教学楼、实验楼等基础设施;设有微机室、多媒体语音室、先进的电化教学系统和校园网;图书馆藏书9万余册;各类文化课教学设施达到了国家一类标准。具备承办800人足球比赛或教练员培训班的接待能力。
    学校聘请了前南斯拉夫知名青少年教练佐兰任总教练,原南斯拉夫青年教练乌基切维奇任体能教练,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教练员和文化课教师队伍,并向国家输送了张海涛、张宁、郭侃峰、王海芳四位国字号教练。
    一流的训练、教学、后勤设施,高素质的教练员、教师队伍,先进足球理念和技战术,为培养优秀的足球人才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建校六年多来,有41人入选了各级别的国家队;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26项冠军。周海滨、崔鹏、韩鹏、王永珀等35名优秀队员输送到了鲁能泰山一线队。
    学校积极开展与国外足球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大力推进“开放式”办学战略。先后安排球队出访了法国、荷兰、智利等10余个国家,与郎斯、阿贾克斯、达迦玛等俱乐部的青年队进行过交流比赛,并和韩国、日本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定期开展互访活动。

    3、从局部到整体,足球职业化背景下鲁能青训咋样呢?

    1992年红山口会议被看作是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开端,1994年甲A联赛职业化开始,2004年甲A联赛改制为中国超级联赛。山东鲁能泰山足球学校早在1998年就开始筹建,正式成立于1999年,在成立2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鲁能足校为中国足球培养了数百名优秀球员,也算是见证了中国足球的青训发展和职业化改革历程。

    张海涛,1970年出生于山东济南,1994年年仅24岁的张海涛因伤退役,后来张海涛投身于教练事业,参与筹建了鲁能足校的选址招生等一系列工作,曾经担任过中国女子国家足球队的主教练。作为一名球员、一名教练,张海涛对中国足球无疑是相当了解的,在本期的《鲁训侃球》节目中,张导就在中国足球职业化背景下,将中国青训尤其是鲁能青训的发展为我们娓娓道来。

    在足校和职业俱乐部青训出现以前,为中国足球培养后备人才的方式和其他项目并无二样——体工大队。每个足球发达的地区,比如山东青岛、济南,都有业余体校的存在。而体校的教练会到学校里去挑选有潜力并且对足球有兴趣的孩子参加业余训练,被挑选出来的孩子中身体素质优秀或者球性突出的球员进一步会晋升到省队(也就是体工大队)里面。

    在体工大队有两种队员,一类是领工资有编制的正式队员,而另一类是掏钱的非正式队员。不光如此,对于那些没有被体工大队选上的球员,不仅失去了在体育方面前进的道路,业余体校频繁的专业训练也会使球员荒废了学业。这种模式以行政领导为主,依靠财政拨款,忽视了足球发展的内在规律,缺少力度较大的激励机制,使得中国足球的发展极为缓慢。

    鲁能足校成立于1999年,在筹建的过程中同样遭遇了很多困难。桑特拉奇推荐来的可可维奇为足校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各种资源的匮乏让张海涛指导等人遭遇了诸多困难。场地是最大的难题,整个鲁能足校在建设初期只有两块场地:如今依然存在的1号场地和以前老校门左侧的沙土场,1号场地的草坪作为训练场地是极其不合格的,沙土地就被划分成好几片区域,并成为小球员训练的主力场地。每次训练后为了下次的训练,还需要有工作人员人工找平。

    另一个让张海涛指导印象深刻的细节就是场地画线,当时场地只有外界,人工画线也是歪歪扭扭。具体到细致的训练,都需要教练员用牌子把训练场地给摆好。现在我们不仅有专业的天然草皮和人工草皮,多块场地还经过了FIFA场地质量认证。而且我们的场地线不仅仅是标准的场地划线,还分了非常非常多的区域,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大的变化,有硬件方面的、更有理念方面的。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个地方都在上千年的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烙印,足球亦不例外,早年间的南北派足球之分便是一种体现。过去的南派足球以广东、上海为代表,南派足球比较注重细节和脚下技术,南方球员的身材相对弱小,他需要通过技术在场上取得优势;北派足球以山东、辽宁和北京为代表,北方球员的身体素质较好,打法就粗犷一点,身体利用的程度就多一点,可能逐渐地形成某个地域的一些特长。

    但随着现代足球的发展,尤其是职业青训的兴起,每个足校都开始面对全国招生,不同地区的球员接受统一风格的足球培训和食宿条件,球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差异被无限缩小。

    而且现代足球就是要将各种技术特点糅合在一起,正因这样才有如今欧洲足球和南美足球的对比。南美足球也是讲究技术,欧洲国家身体和组织更好。以五大联赛为代表的欧洲最高水平足球都是身体技术结合。现在足球的球员模式化比以前明显了很多,因为追根究底足球还是一种整体运动。

    许多人说鲁能足校虽然培养了很多职业球员,但是在顶尖球员的培养上却一直匮乏。其实鲁能青训面临的困境也是中国足球面临的困境。里皮曾经说过:青训方面中国与欧洲最大的差距,就是缺少国际大赛(高水平比赛的)的历练。欧洲年轻球员亮相大赛时间通常较早,丰富的高质量比赛有利于球员成长;而中国年轻球员缺乏比赛经验,这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鲁能青训的最大弊端,那就是年轻球员缺少大赛的历练。以韩鹏、周海滨、王永珀等人为例,鲁能青训建校初期培养的球员质量出色,当时一线队的前后两任主教练涅波和图巴敢于使用年轻球员,让他们在顶级联赛和亚冠比赛中早早就得到大赛的历练。看起来他们是牺牲了亚冠成绩甚至是联赛成绩,却为鲁能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主力球员,这也是鲁能在那几年成为中超霸主的根本原因所在。后来的1993一代也算是在职业生涯关键的涨球时期经历了中乙的磨炼。

    另一方面是鲁能培养的球员个人特点不够突出。青训应该针对球员的个人特点设计他的训练内容,把球员的个人特点根据场上的位置捏合到一个整体上,从而发挥他在球队中最大的作用,形成一个整体与个人相结合的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