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乒男团决赛时间(中国男乒历史上有哪些极具贡献的人物?)

国乒男团决赛时间

国乒男团决赛的时间为北京时间2024年8月9日21:00。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乒乓球项目的激烈角逐中,男子团体决赛无疑是万众瞩目的焦点战之一。这场比赛不仅关乎国家荣誉,更是运动员们多年努力与汗水的结晶。国乒男团,作为中国乒乓球界的佼佼者,一直以来都是金牌的有力争夺者。他们在赛场上展现出的精湛技艺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喝彩与尊敬。

在这场决赛中,国乒男团将与瑞典队展开激烈对决。瑞典队作为乒乓球领域的传统强队,同样拥有不俗的实力和丰富的比赛经验。因此,这场比赛无疑将是一场势均力敌、扣人心弦的对决。双方运动员都将在赛场上全力以赴,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国乒男团在历届奥运会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乒乓球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此次他们再次出征巴黎奥运会,目标直指金牌,力求续写辉煌篇章。而瑞典队的挑战,无疑将为国乒男团带来更多的动力和激情,让他们在赛场上更加奋勇向前。

最终,国乒男团凭借出色的发挥和团队协作精神,成功击败瑞典队,夺得男子团体金牌。这场胜利不仅是对他们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中国乒乓球事业的一次巨大鼓舞。相信在未来的比赛中,国乒男团将继续保持优异的表现,为中国乒乓球事业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中国男乒历史上有哪些极具贡献的人物?

第一位:容国团
容国团是新中国第一个体育赛事世界冠军,出生于香港的容国团,有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在香港获得冠军后,1957年,在祖国的感召下,毅然决定回国。1959年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容国团一路过关斩将,闯进决赛,决赛的对手是匈牙利老将西多。最终容国团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以3:1逆转战胜曾经7次获得世界冠军的老将西多,夺得了男子单打冠军。这是我国体育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在新中国体育史上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容国团有一句名言:“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这句话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敢于胜利,勇于拼搏的斗志,也成为中国人永远的精神财富。他的队友庄则栋曾在回忆容国团时说:为什么容国团没取得世界冠军前,我们连想都没敢想要拿世界冠军,更不要说敢拿世界冠军了。而在容国团拿回了世界冠军后,我们才敢说我们也要拿世界冠军,这个敢于胜利的信念,巨大的精神力量,是谁鼓舞了我们?是我们的兄长、我们的战友——容国团。容国团的成功给了中国乒乓球强大的信念,“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拼搏精神,让中国乒乓球辉煌至今。
第二位:庄则栋
庄则栋是容国团的队友,继容国团为中国获得首个世界冠军之后,庄则栋在第26届至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连续获得三个男子单打冠军。而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在1971年的“乒乓外交”中,庄则栋曾担任重要角色,1971年日本名古屋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美国乒乓球队队员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的汽车,庄则栋友好地送给了科恩一件礼物——杭州织锦,随后科恩回赠礼物,然后美国乒乓球队请求访华,开启了著名的“乒乓外交”。庄则栋于2013年去世,他的墓碑背面也刻有“在这里长眠着小球推动地球的人”的文字。
第三位:郭跃华
中国男乒80年代初期的领军人物。技术特点是直握球拍,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他速度快,球路活,高抛发球变化非常多,令人防不胜防。在1975年到1983年,郭跃华的成绩都属于国家队中最好、发挥最稳定的选手,是当时的中国乒坛男单一哥。1980年在第1届“世界杯”乒乓球赛中获男子单打冠军。1982年在第3届“世界杯”乒乓球赛中获得男子单打冠军。1983年在第36届、3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获男子单打冠军。
第四位:蔡振华
蔡振华的球员生涯没有那么耀眼。两次获得世乒赛男团冠军,还分别获得一次男双和一次混双冠军,总计获得四个世界冠军荣誉,但比较遗憾的是没有一个世乒赛男单冠军入账,两次闯入决赛都输给了郭跃华。但是作为教练蔡振华功勋卓著,1991年开始,重建国乒王朝延续至今,培养了刘国梁、孔令辉、王励勤和马琳等优秀运动员,这样的丰功伟绩绝对可以大写特写。
第五位:刘国梁
刘国梁是小编最喜欢的乒乓球运动员。作为运动员他的成就有目共睹,是中国男子乒乓球历史上第一位集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冠军于一身的“大满贯”得主。而且先后带出了四位优秀的“大满贯”得主——张继科、马龙、李晓霞以及丁宁。被称为中国乒乓球界的最强大脑。
第六位:孔令辉
孔令辉是刘国梁的双打搭档,被称为“乒乓王子”,技术特点是右手横握球拍弧圈结合快攻。20岁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就获得了单打冠军,25岁时获得了“大满贯”。退役后担任中国女乒的主教练,由于个人原因,2017年被停职。
第七位:马龙
马龙是一位非常有传奇色彩的球员,同时也是一位非常努力的球员。马龙实现了夺得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巡回赛总决赛、亚运会、亚锦赛、亚洲杯、全运会、全锦赛在内的所有重要比赛的单打冠军。马龙技术非常全面,也就是说他的任何技术是没有弱点的,速度快、衔接快、控制好,感觉什么都行。
第八位:张继科
张继科用445天创造了大满贯,成为中国男乒四位大满贯得主之一。他是男乒颜值最高的球员。2013年获得巴黎世乒赛男单冠军。2014年在仁川亚运会夺得男子双打冠军,在德国世界杯中夺得第二个世界杯男单冠军。2016年8月,在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获得男子单打亚军和团体冠军。
除了上述人物,还有王涛、王励勤、马琳、许昕等许多优秀的运动员,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相关问答扩展:

1、国乒为什么这样红 团结,创新,永不言败

搜狐体育海天8月18日发自巴西里约热内卢)何以解忧,唯有国乒!在中国奥运军团几乎全线低迷的时候,中国乒乓球队成为继女排之后又一令国人振奋自豪的王者之师。四枚沉甸甸的金牌是竞技体育巅峰的象征,也是国乒长盛不衰的佐证。究竟是什么让国乒能够这么红?是团队力量、创新精神和永不言败的勇气!
  “恩师如父”,孔令辉用这四个字说出了对于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的感谢,也传递出国乒将士创造辉煌、延续辉煌的传统。在奥运会乒乓球男团决赛结束后,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三名弟子马龙、张继科和许昕依次将奖牌挂在了他的脖子上。之后球队将帅集体合影,刘总教练又贴心地给肖战、秦志戬两名教练员挂上了金牌。看似简单的一个动作,却蕴含着尊重、团结、协作等多重含义。除了站在台上的运动员、教练员外,同样应该被提及的还有已经过了退休年龄的吴敬平指导,樊振东、朱雨玲两名替补球员和那些陪练运动员们。他(她)们中的一些人来到了巴西,更多的是在之前的封闭训练中拼尽了全力。正是他(她)们的存在让奥运会参赛球员比赛起来更为有的放矢,心中不慌。
  如果说国乒的辉煌更多是由站在前台的教练员、运动员来展现的话,那么包括领队黄飚、医疗组在内的众多后勤保障人员就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幕后英雄。总是操劳到给人感觉有些疲惫的领队让球队后顾无忧,而由尚学东领导的医疗组则令选手们可以在球场生龙活虎。“在里约奥运会备战周期我们是很艰苦的,每名队医都付出了很艰辛的工作,”在接受搜狐体育采访的时候中国国家乒乓球队医疗组组长尚学东说,“只有把他们平安送到里约奥运会的赛场,我的心才算是踏实下来,这也是我们医疗组最为高兴的一天,”从2004雅典奥运会开始就为国乒提供医疗保障的尚大夫感慨地说,“一到奥运会我的心脏就跳得快很多,生怕出一点点小的差错。”
  毫无疑问,团队的力量让国乒可以取长补短、集中优势兵力攻克强敌!
  创新是中国乒乓球队又一曲主旋律,中国男乒在今年一月份的“直通吉隆坡世乒赛”选拔赛中采用的九局五胜制就是其巅峰之作。在“智多星”刘国梁的主导下,球队采用的赛制从让分制到一局比赛只打开头和结尾,再到最新的九局赛制。规则变革下蕴含的是中国乒乓球人从实际出发不断锐意进取的决心和勇气:让分是为了让比赛双方的实力更为平均、只打开头和结尾可以帮助队员更快进入状态并坚持到底,而九局制则体现了大球之后高强度大运动量的实战状况。可以说,国乒所有创新手段和方式无一不是从实际出发,尽可能地给队员施加压力和难度,让他们在平时就可以经受最严格的淬炼!
  也许在中国乒乓球队的创新中最为“变态”的就是在球台上打蜡了。其实这种手段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的厦门热身赛中就曾经使用过,而为了尽量模拟新球台摩擦力小、光滑的特质,国乒在吉隆坡世乒赛备战中又祭出了这一法宝。据说它还曾用于解决刘诗雯发球易于出台的问题。在创新方面,国乒真的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正是有了这许多的铺垫,国乒才能在大赛中显得游刃有余、长盛不衰。中国女乒主教练孔令辉在奥运会女团决赛后就曾经坦言,与德国这场最后的较量是自己执教以来打得最轻松的一场球,“我们这四年备战给参赛队员形成了持续的压力,结果到了比赛中就释放出来了,之后感觉压力反而会比平时小很多,”孔指导的话道出了训练与比赛、创新与突破之间的辨证关系。
  尽管实力出众,但竞技体育中没有常胜将军。中国乒乓球队在其前进步伐中也绝非一帆风顺。马龙在男单比赛迎战韩国球员郑荣植时一度0-2落后,许昕更是在决赛中输掉了与水谷隼一战。但是短暂的阴影并没有能够遮蔽太阳永恒的光芒,最终马龙成功晋级并赢下大满贯,许昕则在单打失利后迅速调整状态,与张继科联手在男双比赛中逆转丹羽孝希/吉村真晴,当看到现场那些曾经奋力呐喊的日本球迷偃旗息鼓状态低沉时,你就能感受到这样的胜利有多么伟大。是的,这就是永不言败精神的体现。没有什么比在失利的阴影中踏着曾经的自己努力前行更加令人感动了。可以说,许昕的胜利因为之前的失利而更加伟大!
  在国乒语录中有一句话叫做“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相信在庆贺胜利的同时中国乒乓球队已经开始筹划2020年东京奥运会甚至更遥远的未来了,而无论对手如何来势汹汹、国际乒联怎样变更规则,中国队都有能力和实力去迎接挑战继续辉煌。就像孔令辉指导所言,即便主要对手日本队四年后拥有天时地利人和、即便他们的年轻队员飞速成长,我们都不会感到畏惧。因为中国乒乓球队这个集体是最棒的!

2、盘点国乒10大直板男选手,谁才是王者-

都说现在直板选手没落了,这话没错,但是只能说是人落后了(包括许昕等现役选手),而不是直板技术落后了。恰恰相反的是,直板现在不但不是落后技术,反而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打法,没有之一!

为什么没人选直板了呢?从根源上讲国家培养一个横板比直板容易,再说五六岁的孩子怎么知道练什么,一切教练说了算。

其实直拍这个握法是日本人发明的,叫“日式直拍”,早在1902年日本人坪井玄道、下田次郎,从英国带著桌球运动到日本。大约在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午从日本买回10套乒乓球器材。从此,乒乓球运动传入中国。

中国人自古就使用筷子,自然也习惯直板握法,只是我们发明了“中国式直拍”,具体分为5种:大钳握法、中钳握法、小钳握法、食指勾柄握法和削球握法。

建国以来,国乒直板选手名将辈出,每个时代都出了直板的世界冠军,今天就来盘点10位直板名将,来看看他们的技术特点和成就。

01 容国团: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

这位上古大神职业生涯仅有短暂的五六年,1959年获得世乒赛男单冠军,这是我国 体育 界第一个世界冠军!

容国团生于香港,从小喜欢打乒乓球,1958年入选广东省队,并立下誓言“三年夺取世界冠军”,谁料第二年就实现了,堪称奇迹。

他是传统的单面正胶,并发明了直板快攻打法。当他刚进入世界乒坛时,欧洲选手们压根看不起这种打法,认为一点也不先进,更不如横板全面。

但容国团狠狠教训了他们。比赛中,他充分发挥了平时苦练的绝技,球路广、变化多、发球精,攻、抽、杀、削、吊、拉、搓、推、挡诸技皆精,战术灵活多变,独具特色,他还创造了发转与不转球、搓转与不转球的新技术。

在取得了个人成就的2年后,他又率队参加第26届世乒赛男团比赛,并克服了队友失利的困难,一举逆转此前五连冠的日本队,艰难夺冠,荣获国家特等功!

很遗憾,“海外经历”让他在文革中受尽了磨难,并于31岁时上吊自杀,口袋里留着遗言——“我爱我的名誉胜过生命”。

在技术方法上,容国团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左推右攻打法,为后世许许多多的直板选手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国人受惠颇深,同时,他打下了中国乒乓球队“快准狠变转”的根基,种下了中国乒乓球长盛不衰的基因,可歌可泣。

02 庄则栋:蝉联三届世乒赛男单冠军

庄老是跟容国团一个时代的人,在容国团之后他的时代彻底开启了,可以说是当时的“球王”。

同时代的还有一位大神,他就是李富荣。两人连续三次在世乒赛决赛相遇,只是三次都是庄则栋夺冠,这种奇迹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马龙虽然在半个世纪后也荣膺复刻杯,但是他的对手分别是方博、樊振东、法尔克(瑞典)。

当容国团发出“三年内夺得世界冠军”时,庄则栋、李富荣刚好都在场,他俩相视一笑,还以为容国团在吹牛。后来容国团不但个人获得了世界冠军,还带着两位小弟也获得了世界冠军,顺便还带领女队获得了世界冠军。

一下子三个“第一”,极大地刺激了庄则栋、李富荣,一对“南北双雄”开始了自己的世乒赛之旅,只是一个三连冠,一个三连亚而已。

职业生涯中,庄老共参加了4届世乒赛,获得了8枚金牌,李富荣参加了5届,获得了4枚金牌。两人同为“小球转动大球”的见证者,功不可没。说庄则栋,不能不说李富荣,两人可以放在一起讲。

个人打法上,庄则栋是直拍中近台两面打法,这种打法进攻凶狠, 特点是“快”, 被人们称为“小老虎”。自庄老后,国乒选手这种打法就少了,在江嘉良和陈龙灿之后,几乎退出了 历史 舞台,之后才是刘国梁的反手横打体系的横空出世。

这种打法,后来还影响了韩国的刘南奎、金泽洙、玄静和,包括后来的柳承敏,只是这几位真正的杀手锏是侧身抢攻。

据说庄则栋的手腕结构与常人不同,在手指不拿开的情况下,光靠手腕就可以将反手直接扣倒在桌子上。这是常人做不到的,没有这样的手腕,是学不来庄则栋的反手攻球的,所以说,选择直拍两面攻打法是有身体条件的。

同样的道理,王皓之后,至今鲜有直拍横打的佼佼者,因为王皓手腕横向打开的角度之大,远远超越其他选手。

03 张燮林:长胶祖师,乒坛教练第一

张老与前文中的庄则栋、李富荣,加上徐寅生、周兰荪并称为“国乒五虎将”。只是张燮林的运动员生涯成绩不如他的几位兄弟,但是也先后取得了世乒赛男团冠军、男双冠军、混双冠军(与林慧卿,新中国第一位女子世界冠军)。

张老真正大放异彩的是教练生涯,自1972年到1995年的二十多年里,他一直在国乒女队任主教练,取得了10次团体冠军、9次女单冠军、8次女双冠军、9次混双冠军和3次奥运会女单冠军!

此外,他的弟子们也是如雷贯耳,先后有张立、曹燕华、焦志敏、邓亚萍等国乒4代一姐,为此他被国际乒联授予了 “国际最高教练员荣誉奖”,这是世界乒坛教练员里最高大奖!

在个人打法上,张燮林是长胶的祖师爷,擅长长胶削球打法,被人们称为“魔术师”,经典动作是“海底捞月”。

其实张老不是练成的长胶绝技,而是误打误撞。有一天,他常用的胶皮没有了,就去库房换新的,此时一张红双喜的6号胶皮布满了灰尘,但是却吸引了他。

这张没人要的6号胶皮,颗粒极长,足有1.5厘米,他试着贴在自己的拍子上,简单训练了一阵时间后,他就在全国大赛上场了。这一上场不要紧,张老连克容国团、王传耀、庄则栋等名将,震动了整个乒坛。

这张怪异的长胶皮,后来打得日本人找不着北,犹如打到了杨柳枝或棉花团上,任你多大的力道,都会被张老轻易地接住。

当然,后来这种胶皮被禁止了,不过长胶技术却影响了很多人,像长胶女王倪夏莲、邓亚萍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张老功不可没!

04 郭跃华:被老瓦崇拜的国乒直板名将

提起郭跃华这个名字,他可是当年叱咤乒乓的顶尖高手。当年的瓦尔德内尔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到:“您最佩服的乒乓球运动员是谁?”老瓦非常干脆地说到:“郭跃华!”

郭跃华职业生涯共获得8个世界冠军((世界杯单打2个、世乒赛男单2个、团体3个、混双与倪夏莲1个),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统领者。如果当时有奥运会,他很可能是第一个大满贯的获得者。

郭跃华的打法特点是正胶改反胶,结合自己快攻优势和日本弧圈球技术,加上他独树一帜的高抛发球和灵活的跑动能力,一时间他在世界乒坛里鲜有敌手。

这种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既有中国近台快攻之长,又兼有欧洲弧圈中远台相持之妙,独特的“连珠炮”技术让他如鱼得水,发球变幻莫测,令人生畏,反手的大力推挡也足以让对方胆颤心惊。

05 江嘉良:直板快攻的一代天骄

“美男子”江嘉良是直板快攻的代表人物,也是与郭跃华后期的乒坛“霸主”。比赛中他步伐好,天生手感清晰,柔和,突击下旋技术无人能出其右。

作为直板正胶打法,虽然他的拉球一直受到质疑,但他的正手连续攻却绝对是直板快攻选手的典范,而反手推挡能力也是后辈直板快攻中所没有的,同时江嘉良还是第一个采用直板横打的人。

江嘉良因击败过老瓦而名垂天下,这位80年代集颜值、实力、成就于一身的乒乓王子,共获得6个世界冠军(世乒赛蝉联男单2个,世界杯男单1个,世乒赛团体3个)。

他是典型的左推右攻,步伐好,手感清晰,前三板细腻,台内突击技术无人出其右,正手实力浑厚相持能力强,可以拉出正胶弧圈,综合实力独步天下,有“球王”美誉。

06 阎森:号称“直板的盖亭”“巨人杀手”

提起阎森,球迷们都会想到王励勤,其实阎森的直板技术也是独树一帜的。他的打法凶狠,正手出手速度极快,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直板的盖亭”,不过阎森的发球技术是盖亭所没有的。

韩国名将金泽洙和中国选手交手无数,除了怕王涛以外,最头疼的就是阎森。他曾经亲口说在中国的直板选手中,对他威胁最大的不是马琳而是阎森。

阎森在单打上虽然算不上是那种具有绝对夺冠实力的选手,但却是一个“人见人怕”的选手,任何人碰到他也不敢大意,曾经栽在他手上的顶尖高手不在少数,属于那种“自己拿不了冠军也要拉下几个人来垫背”的选手。

职业生涯中,他搭档王励勤拿下了1届奥运会男双冠军、两届世乒赛男双冠军、总决赛男双冠军,可谓互相成就了彼此。

07 刘国梁:承前继后的一代直板宗师

老刘除了大放异彩的教练生涯外,还是国乒男子第一位大满贯获得者。这位不懂球的胖子,在直板技术的改革中作出过巨大贡献,让千千万万的乒乓球爱好者都受益匪浅。

如果刘国梁说自己的前三板技术第二,那没人敢说第一!老刘以发球强攻为战术核心,技术精湛、变化多、旋转强,抢攻凶狠,这一招学会了,业余选手也可与专业选手一战。

此外,老刘的反手推挡与直拍横打相结合,为后来者开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反手体系。当然,作为雏形,他的反手自然与王皓不同,更多的只是过渡或者是偶尔当奇招为之,不能长久地反手相持。

尽管如此,这也让他在大球时代占尽了风头,进入小球时代后,这些招式统统失灵而迅速地退役了。

08 马琳:传统直板技术的集大成者

二王一马里,数马琳的成就最高,毕竟是奥运会冠军获得者,生涯共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远超以上诸位前辈。

马琳是被公认为世界上直板打得最好的运动员,是传统直板技术的最强选手。这种直板反胶打法,手感好、步伐快、算计周密,前三板技术出神入化,加上侧身一板的爆冲,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马琳的反手以推挡为主,但并不是说他不会直板横打(反之,王皓的反手推挡也很厉害),只是质量不够高而已。

尽管如此,马琳仍然是中国传统直拍打法的超一流人才,他完美地融入了旋转、弧圈、直拍反打,解决了过往直拍单面正胶或反胶的致命技术问题,集快、准、巧、狠、转、冲于一身。

马琳也承认练直板需要天赋,并坦言说,“和培养横板选手相比,对于各级队伍来说,培养一个直板选手可能要花费的东西就太多了,而且风险比较大。所以,能把直板打好的运动员,肯定是需要一些天赋的,而且要比打横板的运动员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才有可能打出来。”

09 王皓:直板横打第一人

作为马琳同时代的王皓,直板技术与师兄却大相径庭,他是反手最好的直板选手。

记得皓哥刚出道的时候,有一次在比赛中战胜了正值当打之年的萨姆索诺夫后。王皓接下来的对手找到老萨,试图探探底细。

萨姆索诺夫说了三个字:反手好!接下来的故事不难想象,我甚至可以脑补出那位选手初遇王皓时的情景:知道你反手好,也做了准备,但怎么可能这么好……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在王皓之前,如果一个不用推挡的直板选手说他想拿到世界冠军,是会被人耻笑的!

王皓的职业生涯十年里,12次打进了三大赛的决赛,绝对的“守区之王”,这一成就包括马龙、张继科都没有做到!

也许有人说刘国梁非常的钟爱他,其实能年年打进决赛的人,你当主教练你也会选他上场。

王皓彻底练成了直板横打,这得益于他的父亲,还有刘国梁等人的教诲,这是对传统直拍打法的革命性颠覆,为直拍选手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弧圏结合快攻打法,正手杀伤力大,中远台对拉相持能力强,反手彻底摒弃推挡,使用反面进行搓、挡、拧、拉、撕、弹、冲,形成了完整强大的反手攻防体系,实现了直拍横拍化。

在王皓之后,无数的运动员、民间选手都以学会直板横打为荣,可惜至今无人能达到他的高度,连接近他的机会都没有,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这种打法算是“半个横板”,直接影响了他的徒弟小胖。如今看小胖就是拧拉开道,几乎是“半个直板”,难度颇大、威胁巨大,比王皓不逞多让。

10 许昕:最不像传统直板的搅局者

现役直板球手也不是说没有,但只有大蟒是直板“最后的荣光”了。

说实话,除了握法、发球、摆短,大蟒的身上很难找到直板选手的影子了,他更像是一位“三分之二”的横板选手。

天生的手感、极强的制造弧圈能力、出色的控台能力、广阔的跑位让他成了很多十佳球的创造者,也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美誉。

可是,二十多个世界冠军头衔里,只有一枚世界杯男单金牌,从这个层面来看,大蟒是悲情的。他没有刘国梁的发球,没有马琳的侧身爆冲,更没有王皓的反打,更多依赖的中远台缠斗和造弧圈能力。

也许,没有直板技术就是许昕最大的技术特色吧。

【结语】

其实外协选手里有很多直板高手,且并不输于国乒,比如刘南奎(奥运冠军)、柳承敏(奥运冠军)、金泽洙(亚运会冠军)、蒋澎龙(鬼之推挡)。

女选手就更多了,早期国乒大多数都是直板走天下,林慧卿、曹燕华、倪夏莲、杨影、李静、李楠、张蔷等人。外协里最强的应该是玄静和,其他的就是柳絮飞、高军、李娇、单晓娜等人。

这里总结一下历代国乒直板名将的特点——

容国团:最早的直板世界冠军获得者。

庄则栋:三次蝉联世乒赛男单冠军获得者。

张燮林:直板长胶的祖师爷。

郭跃华:传统直拍反胶单面拉王者。

江嘉良:中式传统直板正胶打法最杰出者。

阎森:直板双打大师。

刘国梁:新式直板正胶的开创者。

马琳:传统中式直板技术的集大成者。

王皓:直板横打第一人,直板反手最强者。

许昕:最不像直板的直板大师。

如果一位直板运动员集合了刘国梁的发球、马琳的正手、王皓的反手、许昕的缠斗等技术,相信会再出一位大满贯的。毕竟,十位大满贯里,只有一位是直板选手,即使邓亚萍是横板握法的直板实质选手。

3、第40届世乒赛中国队获得男团冠军对吗

在第40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并没有赢得男团冠军。瑞典队,由瓦尔德内尔、阿佩伊伦和佩尔森组成,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强大的阵容。他们在男团决赛中以5比0战胜了中国队,赢得了冠军。
首盘比赛,中国队的江嘉良对阵瑞典的老将阿佩伊伦。江嘉良在首局明显不适应当场比赛,以10-21迅速丢掉第一局。然而,他在第二局中开始反击,但阿佩伊伦利用旋转有效地限制了江嘉良的速度,最终以2-1的比分赢下比赛,为瑞典队取得开门红。
第二盘,瓦尔德内尔迎战中国选手藤义。藤义的横拍正手正胶打法在当时颇为罕见,球路怪异。瓦尔德内尔在首局未能适应,以22-24险胜。但在第二局,瓦尔德内尔逐渐找到状态,稳步取胜,最终以2-1的比分逆转赢下比赛,中国队大比分0-2落后。
第三盘,中国队二号种子陈龙灿对阵瑞典名将佩尔森。这场比赛对于中国队至关重要。陈龙灿在首局以24-22险胜,但佩尔森随后在接下来的两局中逆转胜,以2-1战胜陈龙灿,使瑞典队以3-0领先。
第四盘,中国队再次派出江嘉良,这次他面对的是瑞典主力选手瓦尔德内尔。两位选手被认为是当时国际乒坛最高水平的代表。他们在前两局打成1-1平,但在关键的第三局中,江嘉良与裁判及对手发生争议,甚至一度罢赛表示抗议。比赛暂停一段时间后继续,但江嘉良最终以1-2落败,中国队大比分0-4陷入绝境。
第五盘,陈龙灿再次出战,但瑞典队在心理和气势上占据优势。面对老将阿佩伊伦的强势发挥,陈龙灿以0-2不敌,中国队最终以0-5的比分遭到横扫,国乒队面临重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