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冬季残疾人奥运会开幕式观后感

2022冬季残疾人奥运会开幕式观后感

2022冬季残疾人奥运会开幕式观后感(精选6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2冬季残疾人奥运会开幕式观后感(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2冬季残疾人奥运会开幕式观后感1

  3月3日上午,在北京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张家口市民广场火炬接力现场,最后一棒火炬手是来自南京市栖霞区的闫硕,最终完成了此点位的火炬接力。

  对于曾在里约残奥会夺得乒乓球男子TT7级单打铜牌、东京残奥会上夺得乒乓球男子TT7级单打金牌和团体TT6-7级金牌的闫硕来说,对北京冬残奥会和冰雪运动有着别样的感情,“通过这次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我希望大众更加关注、支持残疾人运动员。我这次来张家口,印象特别好,张家口市民热情好客,我想我以后还会再来这里,看看这里的冰雪,争取也体验一下冰雪运动。”闫硕笑着说。

  闫硕也表示:“残障人士运动员参加竞技拼搏,体现了克服身体障碍、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希望所有运动员能在北京冬残奥会上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2022冬季残疾人奥运会开幕式观后感2

  3月3日上午,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炬在张家口赛区传递,传递点位依次为张家口市民广场、崇礼太舞滑雪场、蔚县暖泉古镇、怀来官厅水库湿地公园。

  上午,在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接力起跑仪式上,火种护卫引燃火炬,递交给河北省委常委、张家口市委书记武卫东,武卫东向观众致意后,交给第一棒火炬手丁玉坤。

  河北省石家庄高新区希望之家社工服务中心理事长丁玉坤,她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实现自食其力后,又将温暖和爱心传递给更多残疾人以及需要帮助的人。“起跑!”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接力起跑正式开启,丁玉坤高高擎起火炬,现场观众响起热烈的欢呼声。

  张家口市民广场是全国获得批准建设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17个冬奥文化广场之一。张家口市民广场传递主题为“逐梦冬奥”,核心内涵是体现“共享办奥”理念,展示奥林匹克运动在城市中蓬勃开展的喜人景象,是全民乐享竞技体育魅力和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放平台。

  火炬手从市民广场北中心区出发,途经LED屏幕舞台、景观石、儿童乐园区、篮球场,再到民俗文化展示长廊、冬奥知识长廊、休闲亭,最后返回到北中心区收火。

  9时30分许,北京冬残奥会火炬在崇礼太舞滑雪场传递,这是本次火炬传递活动中唯一全程雪上传递的点位。冬日的太舞雪场银装素裹,该点位第一棒火炬手、举重教练员孙晓刚高擎着火炬,向现场观众挥手致意,迈着矫健的步伐开始传递。

  崇礼太舞滑雪场传递主题是“舞动雪韵”,旨在体现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展示中国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巨大热情,展现我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成果。

  崇礼是本届冬残奥会的重要赛事举办地之一,降雪早、积雪厚、雪期长,为开展滑雪运动创造了条件。太舞滑雪场处于世界公认的“滑雪度假黄金带”上,海拔低、落差高,具有得天独厚的滑雪环境。近年来,包括太舞在内的滑雪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崇礼沟壑间。目前,崇礼大型滑雪场数量已达7家,全部进入国内雪场20强,拥有高、中、低级别雪道169条,总长达162公里。曾经的冰天雪地,如今成了崇礼的金山银山,冰雪旅游产业已发展成为崇礼的支柱性产业。

  2022冬季残疾人奥运会开幕式观后感3

  与冬奥会的火种取自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希腊不同,冬残奥火种来自多个地点。根据国际残奥委会的要求和残奥火种的基本理念,任何个人、组织或城市都可以为残奥做出贡献。因此残奥火种通常采集自城市之间、社区之间,由多个火种交汇在一起成为残奥会的官方火种。本届北京冬残奥会设计了9路火种,其中1路采集自残奥运动的精神发源地——英国曼德维尔,其他8路为在北京市盲人学校采集的“光明之火”、在望京街道温馨家园采集的“互助之火”、在中国盲文图书馆采集的“希望之火”、在大运河漕运码头采集的“源流之火”、在八达岭古长城采集的“和平之火”、在张家口“创坝”园区采集的“‘氢’洁之火”、在黄帝城采集的“文明之火”、在天坛公园采集的“夏奥之火”。这些火种采集地涵盖了学校、社区、图书馆等助残地标,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地标和现代科技园区,以及2008年北京夏残奥会的火种采集地等。每一路火种采集后,都在采集地进行不超过20棒的城市火种火炬接力。

  3月2日下午,天坛公园将举行火种汇集仪式,9路火种共同汇聚生成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官方火种。火种汇集仪式后,火炬接力将继续在以“九天之火”为主题的天坛公园进行。

  2022冬季残疾人奥运会开幕式观后感4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于3月4日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演,鲜明的主题也将向全世界传递出一份温暖与感动。在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导演沈晨看来,可以用六个字来概况开幕式的主题——温暖、感人、精美。

  在介绍开幕式的整体思路时,沈晨介绍说:“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讲述的是残疾人的自强不息,是他们努力向上的那份奋斗的人格。如果讲有一个理念跟北京冬奥会吻合的话,就是那朵雪花的故事。大家可能会看到更加美丽、更加璀璨、更加不同于以往的一种方式,在表现我们这朵雪花。而且这朵雪花是寓意着每一个残疾人心目当中最纯洁、最唯美的那份生命绽放。”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延续“简约、安全、精彩”的理念,让残疾人和健全人携手参与,把文艺演出融入仪式流程中,沈晨说:“开幕式也有很多亮点,倒计时环节应该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四场仪式中最为独特的;会徽的展示环节也是每一届导演组都要拼智力、拼想法的,这次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们将用一个非常不同一般的,而且非常感人的方式展现出来;第三个就是我们这次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创意叫《冬残奥圆舞曲》,这个音乐已经在一年多之前创作完成了,但演绎它是非常非常难的。”

  总体来看,本届冬残奥会的开幕式将呈现“温暖、感人、精美”,沈晨表示:“无论是从音乐还是从视觉,整场开幕式你都会洋溢在一种温暖的情感当中,表演和仪式都会包裹在这个氛围里面。第二是感人,大家会看到非常多的、每一个残疾人的’细节,每一个残疾人自己的故事。至于精美,其实是我们必须要达到的。”

  2022冬季残疾人奥运会开幕式观后感5

  位于张家口赛区的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将承办残奥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的比赛,针对两项赛事中的视障组运动员,场馆准备了盲文阅读材料和可触摸式盲文地图,为视障人士提供信息无障碍服务。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残奥整合经理刘里里说:“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群中的视力障碍人士使用需求,我们准备的材料包含中英文和盲文的对照版,呈现形式包括海报版和手册版。”

  完善的设施和贴心的服务让运动员赞不绝口。“延庆的高山滑雪中心条件非常棒,冬奥村的设施也很好。我已经期待着在这里比赛了!”来自挪威的残疾人高山滑雪运动员彼得森在“雪飞燕”训练后对记者说,“我有信心在北京滑得更快!”

  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高山滑雪队领队王响平说:“队员们非常珍惜这次在家门口参赛的机会,我们已经做好准备,要从第一场比赛就开始拼。近年来中国残疾人高山滑雪队伍迎来跨越式发展,从平昌冬残奥会只有一人参赛到这次创历史的22人,我们将努力追求更大突破,充分展现中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与赛场风采。”

  2022冬季残疾人奥运会开幕式观后感6

  2022北京冬残奥会将设置6个大项,分别是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冬季两项、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单板滑雪、残奥冰球和轮椅冰壶。首先来看冰上项目,轮椅冰壶是由冰壶运动发展而来,比赛项目所使用的的冰壶和冰壶项目完全一致。各队也都有四名成员轮流掷冰壶进行对抗。差别仅在于轮椅冰壶比赛没有刷冰,且投壶者必须在固定的轮椅上掷壶。除了可以用手掷壶以外,还可以用投掷杆挂住壶的上方来掷壶。在赛制上轮椅冰壶比赛为混合团体赛,每支队伍必须至少有一名女或男运动员,另外轮椅冰壶比赛只有八局,比健全人冰壶比赛少两局。

  中国轮椅冰壶队主教练岳清爽:对于轮椅运动员,他只能是坐在这个固定的轮椅的位置上。然后去靠着不能超过两米四五的杆,去投到对面的大本营。所以说在击打上,可能对于他们的这个点线,就要求得更加精准。那么在这种进营和占位的这种判断上,他没有任何辅助,完全是靠自己手臂和杆的这种结合,然后去推出这种力量。

  冰球赛事素有勇敢者的游戏之称,而残疾人冰球项目无疑是在这些基础上,更增添了难度系数,队员需要坐在冰橇上参加比赛,他们用球杆较尖的一端推行冰橇,用像船桨的一端击打冰球,每支参赛队伍可由十五名男子队员参赛,其中应至少包含一名女队员。北京冬残奥会设置残奥冰球混合团体项目,设一枚金牌。冬残奥会并没有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这些项目。雪上项目比较丰富,比如残奥高山滑雪,和冬奥会的高山滑雪项目一样,运动员要同时掌握速度和敏捷度来完成比赛,下坡时速可达每小时一百公里左右。北京冬残奥会,残奥高山滑雪分项共有五个,分别是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超级全能和滑降。每个分项都分为站姿、坐姿,视障三种类别。残奥越野滑雪也非常考验运动员的体能及耐力,运动员分为智障和视障,根据功能损伤不同,运动员可以选择站姿滑雪,也可以采用坐姿滑雪,在一对滑雪板上装备一张椅子,运动员坐在椅子上滑行,视障运动员与一名视力正常的领滑员一起参加比赛。在此之前冬残奥会上所设立的六个大项中我国仅开展了残奥越野滑雪和轮椅冰壶两个大项,2022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将参加全部六个大项,七十三个小项的角逐。是中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

;

残疾人匹克奥运会始办于那年

简介
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Paralympic Games)始办于1960年,是由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专为残疾人举行的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于夏季奥运会后举办一届,迄今已举办过12届。冬季残奥会自1976年举行以来已经举办了9届,参赛运动员总人数接近4000人。比赛项目有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冰上雪橇球、轮椅体育舞蹈等4个大项,每个大项中又包括若干小项。我国2002年首次参加冬季残奥会,当时共派出4名运动员参加了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取得一个第六名的成绩。

起源与发展

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8年。当时,英国神经外科医生路德维格·格特曼爵士和一些热心于残疾人事业的知名人士,在1948年伦敦奥运会期间组织了由轮椅运动员(多为脊椎伤残的二战老兵)参加的比赛,称为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

1952年,荷兰退役军人也加入了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于是成立了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Stoke Mandeville Games Federation, ISMGF),在英国的斯托克曼德维尔首次举办了国际残疾人运动会,当时只有两个国家的130名运动员参赛。以后该赛事固定下来,每年都举办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International Stoke Mandeville Games),至1959年,实际上已举行了8届国际残疾人运动会。

经过英国的路德维格·格特曼爵士和意大利的安东尼娅·马里奥教授为期两年的精心组织策划,1960年罗马奥运会结束两周后,来自世界23个国家的400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在罗马举行的第一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这届运动会后来被正式承认为第九届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而“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 “Paralympic Games”)这一称谓,一直到1984年才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正式批准。

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进行比赛时,按照一套预先制定好的分类和分级标准,残疾性质和残疾程度不同的运动员分别参加不同类别和级别的角逐。

从1964年起,国际奥委会决定由举办夏季奥运会的国家承办残疾人奥运会,但举办地点可不在同一城市。直到1988年,国际奥委会作出新的规定,夏季奥运会和残疾人奥运会必须在同一城市举行。

1982年,世界残疾人体育组织国际协调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World Organizations of Sports for the Disabled)成立,国际奥委会承认其为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管理机构。在残疾人奥运会上设立的比赛项目,需得到它的批准。

随着时间的推移,残疾人体育需要更强有力的国际组织。1989年,在国际残疾人体育基金会的积极支持下,属于国际残疾人体育协调委员会(ICC)的6个组织共同创建了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国际残疾人奥委会的主要任务就是组成一个在国际上代表残疾人运动员的组织,授予残疾人奥运会的举办权,并对该运动会进行监督和协助,扩大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和提高成绩的机会,将残疾人体育融入国际体育运动。

2000年6月19日,国际奥委会与国际残疾人奥委会又达成新的协议:从2008年夏季残奥会和2010年冬季残奥会开始,残奥会不仅将在奥运会之后的相同城市举行,并应使用相同的运动场馆和设施。

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至今已走过了40多年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从最初只有23个国家的400名运动员参赛,到2000年有来自122个国家和地区的3824名运动员参加了盛况空前的悉尼残奥会,这不仅标志着时代的发展,也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

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迄今已举办过12届。运动会的比赛项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淘汰,几乎每届都有所变化,有些仅仅是昙花一现,有些则经久不衰,保留至今。目前,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规定的正式比赛项目有七人制足球、五人制足球、轮椅橄榄球、轮椅篮球、硬地滚球、盲人门球、马术、帆船、坐式排球、轮椅网球、盲人柔道、轮椅击剑、自行车、乒乓球、力举、射箭、射击、游泳、田径、赛艇、雪橇竞速 、雪橇滑降竞速、三板滑雪大回转、高山滑雪、北欧滑雪、坐式滑雪、越野滑雪、雪橇球等。

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有许多受伤的士兵和普通人试图重新参加滑雪活动,残疾人冬季体育运动逐渐发展起来。早期的残疾人冬季体育运动先驱有奥地利失去双腿的塞普·茨维克纳格,他用假肢从事滑雪运动。后来滑雪运动器材设计方面出现了革新,例如创造出了使用拐杖的三板滑雪(three-track skiing)——独腿运动员单脚穿一只滑雪板,再使用分别装配有小滑雪板的双拐,这样雪地上便留下了三条痕迹。这一器材的革命导演了1948年2月奥地利17名残疾人参加的第一次滑雪比赛。广大残疾人滑雪爱好者十分欢迎这项比赛,于是翌年在奥地利的巴德加施泰因(Badgastein)举行了首届奥地利三板滑雪锦标赛。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举办有多种残疾类别的运动员参加的滑雪比赛。

1974年,在法国的大波尔南(Grand Bornand)举行了第一届世界锦标赛,比赛设高山滑雪(alpine skiing)和越野滑雪(cross-country skiing)两个项目,由截肢运动员和视觉受损运动员参加。

1976年,第一届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瑞典的恩舍尔兹维克举行,共有14个国家的250多名盲人和截肢运动员参赛,比赛设高山滑雪和北欧滑雪两个项目。

如今,属于不同残疾类别的运动员分别参加各自级别的比赛。视觉受损运动员滑雪时有使用对讲电话装置或扬声器的导向员引导。膝盖以上截肢的运动员使用单滑雪板(single ski)加拐杖滑雪板(ski crutches)。膝盖以下截肢的运动员使用假肢,然后以同健全人一样的方式参加滑雪比赛。双腿截肢或脊髓损伤(瘫痪)的运动员使用坐式滑雪板(sit-skis )。而手臂截肢的运动员滑雪时不使用雪杖。

目前,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规定的冬季残奥会正式比赛项目有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冰上雪橇球、轮椅体育舞蹈4个大项,每个大项中又包括若干小项。例如:高山滑雪包括滑降、超级大回转、大回转和回转等小项;越野滑雪(亦称北欧滑雪)包括个人赛和团体赛,距离从2.5公里至20公里;轮椅体育舞蹈包括标准舞(华尔兹、探戈、维也纳华尔兹、狐步舞、快步舞)和拉丁舞(伦巴、恰恰恰、桑巴等)。

迄今为止,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已举办过9届。

中国参加残奥会历史
中国从1984年6月首次组团参加了在美国纽约举行的第七届残奥会,之后参加了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的残奥会。在这5届残奥会上共派出215名运动员,共夺得金牌80枚、银牌72枚、铜牌52枚,59人次破75项世界纪录,25人破残奥会纪录。

我国残疾人体育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晚,基础薄弱。1984年我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与其他事业一样,体育事业也是百废待兴。这一年的6月,残疾人体育和健全人体育一样,重回国际赛场,组团参加了当年的奥运会和残奥会。我国仅派出24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在美国纽约长岛举行的第七届国际夏季残奥会,两位盲人姑娘平亚丽、赵继红面对各国强手,勇于拼搏,分别夺得女子B2、B3两个级别的跳远金牌,比我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还早一个月实现了中国人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时至今日,谈起1984年的残奥会,平亚丽还有些遗憾。当她获得金牌后站在领奖台上听着国歌奏响的时候,竟没有留下一幅照片和一盘录像带。回国后,平亚丽受到了300元人民币的奖励和提升两级工资,但是后者一直没有落实;经过争取,北京市政府还奖励给她一套住房,但是后续麻烦不断,至今也没有解决。在这届残疾人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获得2枚金牌、13枚银牌、9枚铜牌,24次升起五星红旗,9人次打破世界纪录。金牌总数位居第23位。

一般来说,我国参加残奥会都是“三少一新”,即参赛人数少,参赛项目少,参赛经验少,参赛新手多。由于人数少、新手多、临场经验不足和平时缺乏训练,要与世界上众多强手较量争雄,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如1988年10月在汉城举行的第八届国际夏季残奥会上,共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运动员参加,设17个比赛大项。许多国家都派出了庞大的代表团,美国、韩国等都派出了四、五百人的队伍,两百人以上的代表团也有五、六个国家。而我国只派出了43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乒乓球和射击四个项目的角逐,而射击项目只有一名运动员参赛。面对强手如林的严峻现实,在1984年残奥会上获得一枚金牌的B2级女运动员赵继红,在这届跳远比赛中,虽以一厘米之差输给美国选手,获得银牌,但他一鼓作气,在100米、400米的比赛中挫败美国、前苏联、波兰等国强手,连夺两枚金牌。在许多项目比赛中,我国选手与对手往往以一厘米、零点几秒险胜或屈居第二。牛贵平的一百米蝶泳、刘泽兵的一百米自由泳只比第二名快零点几秒,张玮的射击冠军仅比亚军多一环。女子乒乓球三枚金牌的获得,都是过五关斩六将,有的场次一直打满全局,最后以两分优势夺魁的。在本届残奥会上,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共夺得44枚奖牌,其中金牌17枚、银牌17枚、铜牌10枚,有11人次打破9项世界纪录。金牌总数排名第14位。

残疾人体育事业作为人权保障事业的组成部分,已被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美国、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他们用重金培养职业选手,进行长期的科学化训练,在国际残疾人体育大舞台上,争金夺银。国际残疾人体育竞争日趋激烈,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残疾人体育的竞技水平、竞技实力也有了极大的增强。1992年在巴塞罗那第九届残奥会上,我国获得11枚金牌,14次打破世界纪录,金牌总数排名第11位。1996年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第十届残奥会上,我国获得了16枚金牌,16次打破世界纪录,金牌总数位居第9位。到了2000年悉尼残奥会,我国运动员共获得34枚金牌,25次打破世界纪录,金牌总数又上升至第6位。河南盲人姑娘朱宏艳,在训练中她克服了腰肌劳损、肩周炎和关节炎带来的痛苦,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在悉尼残奥会上,一举夺得5枚游泳金牌;天津小伙子孙长亭在事故中失去了一条腿,在每一次跳高训练后,鲜血都湿透了没有腿的裤管,尽管如此,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不仅获得了残奥会冠军,而且打破了世界纪录,跳过了许多常人都难以逾越的1.90米的高度;曾参加过八、九、十、十一届残奥会的乒乓球47岁的广西女运动员张小玲,她一条腿假肢。她一球在手,一板一板、一分一分的咬住对方,打败对方。每次都捧回金灿灿的金牌,被中国残联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优秀运动员”的荣誉称号。

雅典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参赛人数多。本次代表团由287人组成,其中运动员200人,是悉尼残奥会派出运动员的2.3倍。二是参赛项目多。本届残奥会我们将参加田径、游泳、乒乓球、射击、举重、盲人柔道、自行车、射箭、轮椅击剑、轮椅网球、坐式排球11个大项、284个小项的比赛。参赛大项比上届多了5项,小项也增加了125项。三是参赛新手多。首次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有161人,占运动员总数的80.5%,这批年轻选手,是我国参加2008年残奥会的骨干力量。

北京2008年残奥会
组织结构(残奥会部)
残奥会部:负责协调制定北京残奥会筹备工作规划、工作方案;协调、督促各部门残奥会筹备工作的进展和落实;负责与国际残奥委会、国际单项残疾人体育联合会和国内残疾人组织的沟通、联络和协调;对各项残奥会专项特殊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协助残奥会相关的各项培训、推广、宣传工作.

会徽
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以天、地、人和谐统一为主线,把中国的文字、书法和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体现了“心智、身体、精神”和谐统一的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会徽图形部分,即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字形,以书法的笔触表现出一个运动的人形,仿佛一个向前跳跃的体操运动员,又如一个正在鞍马上凌空旋转的运动员,体现了运动的概念。“之”字有出生、生生不息之意也有到达之意。其字形曲折,寓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成功。
在会徽所使用的色彩中,红色,寓意着太阳;深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意着大地。3种颜色的3个笔划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了现代人秉持科学的发展观,追求运动的和谐,人的自身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会徽的色彩还充分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红色,是具有浓重中国特色的“中国红”,体现了“人文奥运”理念;深蓝色,代表着高科技,体现了“科技奥运”理念;绿色,代表着环保,体现了“绿色奥运”理念。
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天地人”以汉字作为会徽图案,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印章作为会徽图案,“中国字”和“中国印”都是中国传统典型的文化元素,充满了中国文化特色,两者在思想上和艺术风格上遥相呼应。两个会徽相得益彰,相映成辉,突出了“人文奥运”理念,寓意深刻,表现力强。

口号和理念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和普遍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尽管人类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不同,但我们共同分享奥林匹克的魅力与欢乐,共同追求着人类和平的理想,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我们拥有同样的希望和梦想。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深刻反映了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体现了作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核心和灵魂的人文奥运所蕴含的和谐的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和谐发展是我们的梦想和追求。“天人合一”,“和为贵”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关系的理想与追求。我们相信,和平进步、和谐发展、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和美生活是全世界的共同理想。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文简意深,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口号表达了北京人民和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美好家园,同享文明成果,携手共创未来的崇高理想;表达了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正在大步走向现代化的伟大民族致力于和平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坚定信念;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的心声。
英文口号“One World One Dream”句法结构具有鲜明特色。两个“One”形成优美的排比,“World”和“Dream”前后呼应,整句口号简洁、响亮,寓意深远,既易记上口,又便于传播。
中文口号“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中将“One”用“同一”表达,使“全人类同属一个世界,全人类共同追求美好梦想”的主题更加突出。
残奥会理念:超越 融合 共享
“超越”的核心是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它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和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特点;“超越”传达了残疾人运动员超越生理障碍的勇气和信心,展现了他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超越”也是心理上的超越,是残疾人摒弃偏见、渴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诉求,是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精髓。
“融合”体现奥林匹克“团结”“和平”“和谐”的价值观和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融合的三个方面。
“共享”体现了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属一个世界、携手共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共享”就是要让残疾人与健全人在奥林匹克运动和社会生活中享有平等权利,在五环旗帜的感召下共享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欢乐、友谊、梦想与成功,共享社会文明成果。

奖牌
北京残奥会奖牌的设计创意、造型与北京奥运会奖牌一脉相承,体现了“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的要求,完美诠释了“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的主题。
北京2008年残奥会奖牌正面镶玉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古代的玉器造型,中间为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玉的色泽随金、银、铜牌有所变化,分别为:白玉、青白玉、青玉。奖牌背面图案为国际残奥委会会徽和运动项目名称,以及“北京2008年残奥会”的中英文及盲文。奖牌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国际残奥委会对残奥会奖牌的材质及其识别性、重量、尺寸、图案等都有严格规定。残奥会比赛项目冠军和亚军的奖牌质地为纯银,冠军奖牌还要镀有不少于6克的纯金。北京残奥会奖牌将玉嵌入其中,这一设计不仅符合国际残奥委会的相关规定,其设计创意、造型也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相呼应,体现了健全人与残疾人彼此平等,相互尊重,无论是奥运会奖牌,还是残奥会奖牌都具有相同的价值与无上荣誉,是“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的最好体现。

中国残运会历史

时至2004年,残运会已经是第十一届。中国首次参与1984年纽约残运会,参赛的运动员人数为24人,其中平亚丽和赵继在女子B2、B3(视力障碍)的跳远金牌,是该届残运会中国唯一夺得的两面金牌。在该届残运会中,中国得到13银9铜,在奖牌榜的第23位,更有9人打破了世界纪录。

1988年的汉城残运会中,中国派出了43位运动员,夺得17金、17银、10铜,奖牌榜排名14,当中11人破世界纪录。4年之后的巴塞罗那残运会所派出的人数与首届派出的人数相同,夺得奖牌数目较上届少,共为11金、7银、7铜,14人破世界纪录,21人破残运会纪录。虽然参赛人数减少,但奖牌榜排名却上升了两位,成绩出众。

第10届的亚特兰大残运会37人数赛,16金、13银、10铜是该届的成绩,当中10人16次破世界纪录,奖牌榜排名第9。2000年悉尼残运会派出了历届中最多大数的87位运动员,摘下了34金、22银、16铜的卓越成绩,奖牌榜排名进一步提升到达第6,该届残运会共有25次的世界纪录被中国代表打破,当中包含了15人以及4人4次创下残运会的新纪录。

相关问答扩展:

1、中国残奥会代表团带给职场上的人哪些启示

残奥会,一个残疾人竞技的舞台,一个残疾人展示顽强精神的舞台,一个残疾人对抗命运的舞台。在第十五届残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再次站在了世界之巅。中国残奥人士共斩获107进金,81银,51铜,攻击239枚奖牌,高居金牌榜、奖牌榜第一位,自2004年雅典残奥会以来,中国队连续4届稳居残奥会金牌榜首位。这是国人的骄傲和自豪,运动员们在残奥会赛场上超越自我,奋勇拼搏、续写了奥林匹克的荣光。
也许作为一名正常人来说,我们的身体没有任何缺陷,平时我们好多人都会觉得胖啊、瘦啊、矮了啊,都会为这些因素而烦恼,那么作为残疾人来说岂不是更加苦恼。然而,有好多的残疾人并没有;残奥会,为残疾人提供舞台,展示自己,告诉他人——我能行!它让残疾人收获自信,收获荣誉,收获成就;它让他们卸去平常生活的不如意,通过体育收获快乐,收获成功!
残奥会的举办,让我们对残疾人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或许我们对他们的漠视来自于不了解甚至不理解,而通过那些生活小细节才可知、可感的关于残疾的意义,健康人很难明白.残奥会告诉我们残缺不是耻辱,它让残疾朋友们获得了同健康人一样的权利 ,获得尊重与荣誉的权利,获得掌声的权利,残奥会让我们看到了人的潜能无限,人可以多么坚强;残奥会将那些平常隐藏着的美德发掘,告诉我们残疾人朋友多么可爱,多么优秀,多么完美!

2、残奥会领跑员有奖牌吗

残奥会领跑员没有奖牌。残奥会领跑员不是残疾人。跑步领跑员扮演盲人的眼睛,在跑道上下起保驾护航的作用。在赛场上,领跑员与被领跑者的默契形成合力,助推运动成绩。这种默契缘于日常的训练和领跑员给予被领跑者在生活上的方方面面照顾。

领跑员与盲人运动员似兄妹、似兄弟,无论在赛场内外,他们都是手挽着手,同进同出,情同手足。盲人径跑项目的“军功章”有一半属于那些默默奉献的领跑员。但是,领跑员既没有奖牌,也没有鲜花。

残奥会领跑员标准

残疾人田径比赛规定,盲人田径赛运动员参赛,需通过领跑员带跑协助完成。此外,在日常训练中,需由领跑员与其共同完成训练计划。在北京残奥会上,中国短跑领跑员一般是30岁以下的男性,身高在1.80米-1.85米之间,且近四年内在市级以上运动会上,电子计时成绩不得低于100米:11秒20等标准。

3、残奥会田径第四名都比田径奥运会冠军跑得快!残奥会简直人才辈出

上面是如今的残奥会奖牌榜!有没有热血沸腾?有没有出现属于中华民族的自豪感?看中国残奥会奥运儿把第二名甩了多远的距离!估计跑着追都赶不上!

这些都是残疾运动员创下的辉煌记录,震惊吗?感慨吗?惊讶吗?

更震惊我的是这条消息!

残奥会的一场田径比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在男子1500米比赛中,前四名的成绩都超过了里约奥运会该项目冠军美国人森特罗维茨3分50秒的成绩。本场比赛中,第四名选手是来自阿尔及利亚的福阿德,他的成绩是3分49秒84,而冠军得主恰恰是他的亲弟弟巴卡。

下面这幅图是这届的举重冠军刘磊。他是枣庄市峄城区人,肢体残疾。年幼时因小儿麻痹后遗症,两条腿严重萎缩。正因为如此,他从小就用双手拽着脚腕支撑着走路,无形中锻炼了他双臂肌肉的力量。刘磊从15岁开始练习举重,2005年开始参加全国残疾人举重锦标赛等重大体育赛事,先后打破1次全国纪录、3次世界青年纪录、1次残奥会纪录、7次世界纪录。

2008年9月,在举世瞩目的北京残奥会上,刘磊勇夺男子举重75公斤级比赛金牌;2012年9月,在伦敦残奥会上,刘磊连续打破残奥会纪录、世界纪录,获得67.5公斤级举重金牌,成为中国残疾人举坛上的佼佼者。

而这次在巴西里约时间9月11日下午,男子72公斤级举重比赛中,刘磊以221公斤的优异成绩夺得了残奥会上的第一枚金牌。

这是男子花剑个人A级决赛,来自江苏的叶如意一路领先,最终15:8击败了匈牙利的奥斯瓦特,实现了残奥会上的三连冠。

男子花剑个人B级,冯彦可与胡道亮展开冠军争夺,冯彦以15:11胜出,两人包揽了该项目的金银牌。

在男子50米蛙泳SB2级决赛中,黄文攀、 李庭申和黄超文包揽了冠亚季军, 黄文攀还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9月12日,潘世云在比赛后露出笑容。当日,在里约残奥会游泳男子50米蝶泳S7级决赛中,中国选手潘世云以28秒41的成绩获得金牌, 并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中国选手李桂芝(中)在领奖台上与其他选手相互致意。9月12日,在里约残奥会游泳女子50米自由泳S11级决赛中,中国选手李桂芝以30秒73的成绩获得金牌, 并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在女子S11级50米自由泳中,赛前目标是“超越自己”的李桂芝超越了所有人,以30秒73成为世界纪录的创造者,也以金牌弥补了四年前在伦敦摘银的遗憾。很少人知道,视力受损的她曾在备战阶段弄伤脚趾,足足有20天不能行走,甚至一度担心自己是否还能来里约。此外,张丽与成姣分别在女子S5级50米自由泳与女子SM4级150米个人混合泳中夺金。

9月12日,中国队队员庆祝得分。 当日,在里约残奥会坐式排球女子小组赛中,中国队以3比2险胜美国队。

感人的残奥会运动员太多,我查找资料时一直激情澎湃,热血沸腾,估计今晚要睡不着觉了!

还有很多这样值得我们赞扬的人,他们有的是盲人,有的是肢残,有的双腿无法走路,也有的是多重残疾,一般在我们看来,他们是什么都做不了的。可是他们却用坚强的意志和艰苦的训练,做着比我们普通人还伟大更值得赞扬的事情。

怎么不令人钦佩!

下面这张是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抓拍的一张照片,里约残奥会游泳:轮椅上的摄影师洛伦·沃辛顿工作时口含快门遥控。他是来自美国的摄影记者,他目光敏锐,从容自信,工作起来娴熟老道,敬业的工作态度更是令人敬佩。

他们同为残疾人,障碍程度的与正常人差别很大。他们的坚强程度和不息精神比奥运运动员更加深刻,他们的艰苦训练程度比奥运运动员更加不屈不挠,因为他们不仅要克服自身的障碍,还要各国高手对决,简直就像神一样的存在!

但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我们是忽略他们的。

尽管他们取得了这么多傲人的成绩,可是广大的人们并没有关注 ,我们关注奥运会,为奥运会的健儿们加油呐喊,或者为委屈的运动员叫屈,鼓励没拿到金牌的运动员不哭!

可是很少人关注这群为国争光的勇士们,人们的热情难道都在奥运会的光环下消失殆尽? 他们赤手空拳,坚强不息,克服自我,拼命训练,只为为国争光!尽管如此努力,可光环仍然没有洒落到他们身上多少。

不光媒体的报道少,关注的人们少,就连各大网站的头条也不将这些为国争光的勇士们张灯结彩,网站的页面上很少出现关于残奥会的信息,简直和奥运会相比就是荒草萋萋!

同是为国争光人,不应该有差别待遇!身边的你、我、他,关注这些为我国荣誉而战的人们吧!

他们其实更值得我们骄傲——残奥会的健儿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