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马点球战胜阿森纳,皇马还有什么经典赛事是因为点球获胜的?

皇马点球战胜阿森纳,皇马还有什么经典赛事是因为点球获胜的?

在2016年欧冠决赛点球大赛之中,皇马也是以5:3的战况赢了马竞然后夺得了冠军,这是皇马创纪录破下的第11次冠军,而当时的马竞也是成为了首支进了前三,然后还被全部打败的球队。这一次皇马同样也是因为而战胜了阿森纳,所以皇马因为点球而胜利的事儿还真不少,可见皇马点球还是不错的。

虽然说刚开始的时候贝尔将点球罚丢,但是后面的阿森纳的扎卡,伯顿还有蒙雷亚尔都点球罚丢了,所以最后皇马以5:4战胜了阿森纳,皇马取得了国际冠军杯的首胜,所以这也算是皇马的一个逆转,如果阿森纳没有点球罚丢的话,那么还是很悬的,毕竟贝尔第一个点球就罚丢,对于皇马来说压力还是很大的。

但是最后还是反败为胜,靠的就是阿森纳的球员点球罚丢,而且是三个人,不然的话还是势均力敌的,所以皇马这一次也是因为点球而胜利的。而且阿森纳在上半场的时候一直是领先皇马的,直到下半场,皇马才慢慢的追上来,让两个球队的比分扳平,最后两只球队进行了点球大战,最后以皇马胜利的结果告终。

不然的话这一次比赛真的是很悬,毕竟阿森纳的实力也是非常的强的,如果不是比赛最后拖到了点球,估计输的就是皇马了,毕竟在上半场的时候阿森纳的比分一直高一点的,所以的话这一次皇马也是因为点球胜利赢得了比赛,所以我觉得战术还是比较重要的啊,不然如果皇马没有拖到点球的话,那么可能输掉的就是皇马了。

欧州冠军联赛最终比赛结果点球大战

  皇马通过点球大战,总比分6比4战胜马竞,历史上第11次获得欧冠冠军。
  北京时间2016年5月29日凌晨2点45分,2015-2016赛季欧洲足球冠军联赛决赛在米兰的圣西罗球场打响,来自西甲的皇家马德里与马德里竞技时隔2年后再次上演欧冠决赛同城德比。上半场比赛,拉莫斯首开纪录,皇马暂时1-0领先。下半场格列兹曼罚丢点球,卡瓦哈尔受伤下场,卡拉斯科扳平比分,90分钟内两队打成1-1平。加时赛费利佩和科克受伤下场,比赛比分依旧没有改写,在残酷的点球大战中,胡安弗兰罚丢第四个点球,C罗最后一轮出场一剑封喉,皇马总比分6-4力克马竞夺冠,历史上第11次获得欧冠冠军,同时获得下赛季欧超杯参赛资格,同时获得年末世俱杯决赛参赛资格!

相关问答扩展:

1、为什么拜仁落后还要点球大战

第一回合拜仁2:1皇马,第二回合90分钟内2:1,打平了,客场都进了一个球,所以加时,加时也没进球,所以点球大战。

2、点球大战两度射失,西班牙爆冷出局,谁该背这个“锅”?

世界杯淘汰赛第二个比赛日,下半区的两强东道主俄罗斯与西班牙展开决战。这场比赛中,俄罗斯放弃中场全力防守摆开铁桶阵,西班牙人空有一身强大的传控技术却无从发力,常规赛时间战成一比一平。加时赛后双方进入残酷的点球大战,凭借守门员阿金费耶夫的出色表现,俄罗斯队笑到了最后,传控打法的鼻祖西班牙人最终悲壮出局。

点球大战考验的是守门员的功力,考验的是队员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充满了无数的偶然性。历来进入到点球大战决胜负的时候,强队经常性会败给弱队。

西班牙的失利虽然可惜,但本届杯赛队伍传控打法的失利才真正让人绝望。众所周知,西班牙是传控风格的大师,他们在比赛中通过不停地传球,跑动,拉开空间,创造出被称为“Tiki-Taka” 的战术。凭借传控打法,西班牙一度称霸2008到2012年的重大国际赛事,获得两届欧洲杯和一届世界杯。

然而本场比赛,高大、粗犷的俄罗斯本场选择了放弃中场的策略,他们的控球率才刚刚过20%。西班牙队面对这样的防线,很难通过短传渗透进去,欠缺力量和速度的西班牙人成为一支控球队伍。全场比赛,西班牙人传球总计达到1139次,成功近1000次,打破了世界杯历史的记录。但不管如何传球,最终的目的都是要找到防线的空档,实现致命一击。

但是现在这支西班牙,控球率和传球数依然高居不下,但没有了创造性,没有了目的性,队员只是在场上机械地倒脚传球,没有节奏的变化,没有绝杀的欲望,完全无法给对手带来任何威胁。

而在本场比赛中,俄罗斯队用铁桶阵型让西班牙的传控无计可施。而球迷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无休止的横传和短传,许多专业球评家和都纷纷表示,这是一场无聊冗长的比赛。

西班牙的传控足球曾经一度引领了全世界足球的潮流,各国的球队都在争相借鉴、学习,瓜迪奥拉的建立的巴萨王朝被俱乐部队模仿,传控足球的风格成为了当下最流行的打法。

不过这届世界杯上,勒夫死抱着传控打法不变,德国队小组即遭淘汰;西班牙被俄罗斯淘汰出局,也意味着统治世界足坛近10年的传控足球已经穷途末路。未来欧洲杯、世界杯这样的国际大赛上,防反战术会被更多的队伍采用。


禾田飞歌:混迹于‍‍媒体圈的码字工。微信公众号:禾田飞歌(ID:ahetian2017)‍

3、点球大战罚球顺序有何讲究?头号点球手应该排在哪?

点球大战是当两支球队在淘汰赛中踢出平局时,用来决定胜负的方法。和常规点球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不允许补射,到点球大战的时候都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决定胜负的一瞬间两队将呈现截然不同的反应。如何安排球员出场非常重要。我将从规则、数据、战术等方面分析一二:

罚前: 教练排好5位球员主罚(结束比赛时场上的11人中选),将出场顺序给裁判不得更改。随后双方队长通过选择硬币正反面来决定哪队先踢 ,据FIFA官方统计,先踢的胜率接近60%。

第一阶段罚球: 双方按顺序轮流罚球,共罚5轮,5轮结束之后以累计进球数多的一方获胜。 2017/18赛季前罚球是“ABAB型”,那赛季开始部分比赛采取“ABBA”型( 游戏 里选英雄的顺序),那赛季社区盾杯就采取这一方式,英国《镜报》对新的点球规则发起投票:你是否支持ABBA点球顺序?

结果如下,绝大部分球迷表示“不适应,纯粹是为改而改”,只有少部分回答“适应,改动很有必要”。

2018年世界杯和2020年意大利杯都没有采用新规(目前只在低级别联赛或友谊赛推广试用), 新规或许公平些,但对于球迷来说老规则更刺激、更简单粗暴、更有观赏性。

第二阶段罚球: 如果5轮罚球结束双方仍未分出胜负,则采取“突然死亡法”进行加罚, 这时候上场的球员不需要按顺序,自由决定谁上 ,只要一方进球另一方没进比赛马上结束。

下面是梅西和C罗两人参加点球大战的数据,梅西作为阿根廷队长和头号点球手(在巴萨没有遇到过点球大战), 不管罚不罚得进一直都是第1个出场,5罚4中,进球率80%,不过胜率只有40%。C 罗在三家俱乐部和国家队都参加过点球大战,2006年世界杯第一点球手西芒未上场,本应该队长菲戈主罚,但他将点球权让给C罗,C罗自此成为葡萄牙头号点球手。 C罗罚点球顺序比较乱,1、3、4、5都有罚,第5个出场偏多 (2016年C罗少有的选择第1个主罚,据报道是因为3天前梅西第一个出场罚丢点球) 。6罚4中,进球率66.7%,胜率83.3%(未计算未出场场次)。

从那以后C罗点球大战都是第5个出场,点球比较稳的拉莫斯在西班牙和皇马都是第4个出场。 一般而言,第一个罚的都是头号点球手或者队长,如果既是头号点球手又是队长也是第一个上 ,C罗在国家队是队长后第1个罚的比赛赢了,在皇马不是队长所以除非拉莫斯和卡西(门将)先上C罗没必要上,否则头号点球手先上几乎是大家的共识。

第1罚没有打进球队获胜的概率将变得非常低,因为非常影响士气,不过罚丢了还有补救的余地,罚进的话自然增加士气,而且至少能撑到第4罚,不少点球大战失利方都只能进行4罚 ,因此很多球队会在第4罚安排比较稳的来罚,本身领先第4罚可能终结,本身落后但没输第4罚会决定能不能撑到第5轮。 在不清楚是否先罚的情况下,第5罚有不小没机会出场的风险 ,C罗5次点球大战第5罚就遇到3次这样的情况,概率高达60%。

从心理压力来考虑,第1罚压力和第5罚差不多,其次是第四罚。有一个很基础的逻辑,第5罚能为球队带来胜利的前提是对方在前5轮内罚丢点球数比本队多,否则5轮没分胜负,后面每1轮都相当于第5罚,压力只会更大。第5轮未必能决定胜负,如果只是赌那个机会而选择压轴我认为冒着错失晋级或者夺冠的风险大可不必。

我们用最基本的数学思维,应该选择罚球越好的越先上,只要你进一个对方压力就会增加一分,自己队压力就会减轻一分,如果换上罚球不稳的球员先上,没罚进压力岂不是越来越大?第5个罚球即便一般,但只要本队四人全进自己心理暗示都觉得自己能进。

我的观点罚球重要性:1>5+>5>4>2和3

文/诺坎普矿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