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资料,谈谈1964东京奥运会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奥运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参与最广泛的体育盛会,已经不仅影响到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等产业的发展,而是更深层次地影响到举办城市的经济增长,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对一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分析不同城市举办奥运会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基本结论:奥运期间各举办国经济都处于景气高位,奥运对经济的拉动在奥运举办前两年达到高峰。北京奥运,举办城市受益较大,总体经济受益有限。奥运对行业的提升主要集中在建筑业、交通通讯业以及社会服务业等行业上。
北京奥运会将显著拉动北京GDP增长,在2003~2007年间,年均拉动北京市GDP提高约2.3个百分点,在2008年拉动效应达到顶峰。我们认为八大领域,包括旅游、商业、地产、建筑、交通、体育、科技信息等,将在北京奥运经济中得到显著发展机遇;同时,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平台,我国的一些品牌将得到价值的提升。
按照各国奥运会期间的股市表现,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在2008年之前可以维持的高增长态势,我们认为作为主题鲜明的北京奥运板块还将具有显著的上涨空间,仍可以作为未来的重点投资方向。
在投资策略上,我们建议初期以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建材、房地产、信息技术为重点,在明年则重点转向消费型行业,商业、旅游、食品饮料、奥运相关业务等。从总体风险较小的角度,奥运主题下的投资组合应该以信息、商业、酒店旅游等偏重服务的股票为主。随着奥运举办日的临近,则逐步减少主题配置,以规避奥运主题投资的系统性风险。
我们给出北京奥运的三种类型的组合,一是偏重于初期固定投资受益的投资品组合,重点推荐北京城建、长江精工、歌华有线;二是偏重于举办期受益的消费与服务的消费品组合,重点推荐中青旅、首旅股份、王府井;三是受益于奥运会的品牌提升的投资组合,建议关注在奥运中亮相的华帝股份、燕京啤酒、伊利股份三公司。
奥运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参与最广泛的体育盛会,已经不仅影响到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等产业的发展,而是更深层次地影响到举办城市的经济增长,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对一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各国对奥运会举办权的竞争十分激烈,而一旦取得举办权,则充分利用该契机,一方面利用奥运会的大舞台,向世界展示自己在经济、文化、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则利用举办奥运会带来的强大需求,努力拉动本地区、本国经济的增长,推动其经济跃上新的发展水平。
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的奥运会举办权,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信息产业、体育产业、传媒广告、环境保护、旅游产业、教育产业等多行业的发展,并拉动周边经济圈和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此过程中,与奥运主题相关的行业与上市公司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从而为股票市场投资带来重大的投资机会。为更好地认识奥运经济和把握北京奥运下的投资策略,我们结合多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验,给出北京奥运下的投资策略专题分析。
1 奥运经济与基本特征
1.1 什么是奥运经济
奥运经济是奥运会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利用奥运会的资源优势和奥运会创造的商机,所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从而拉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并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阶段性经济发展加速的经济现象。
奥运经济可以分为直接奥运经济和间接奥运经济两大部分,直接奥运经济是为举办奥运会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和围绕开发奥运资源而进行的经济活动;间接奥运经济指除直接奥运经济外,在奥运会举办的全过程中,能够引起举办城市与国家的经济、社会指标发生改变的活动。 具体包括:直接奥运经济:1、直接为举办奥运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如比赛场馆和相关设施的投资及投资拉动等;2、围绕开发奥运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如奥运会市场开发的各项内容,主要由赞助计划、特许计划组成,包括电视转播权的销售收入、赞助商的赞助和门票收入、各行业专有赞助商的赞助等; 间接奥运经济:主办城市借奥运契机,发展区域经济、加快城市建设的各种经济活动,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国民素质提高、生态环境改善、新增长点和新产业的培养等。
1.2 奥运经济的阶段特征
从成功申办到正式举办以至奥运会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效应的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奥运经济周期,国际上通常定为10~12年。
奥运经济一般分为前奥运阶段、奥运阶段和后奥运阶段三个阶段,各阶段呈现不同的经济发展特点:
一个奥运经济分为三个阶段,奥运筹备建设期(2001-2007年)、奥运举办期(2008年)和奥运会后期(2009-2010年)。各个阶段奥运经济的主要表现特征为:
(1)在奥运会筹备期,奥运经济主要通过奥运投资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奥运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指直接用于奥运比赛场馆建设及相关设施的投资,主要包括比赛场馆、运动员村、记者村、传媒通讯设施。间接投资主要是指即便不举办奥运会也需要的,但因为奥运会而提前或加大力度进行的投资。这些投资包括改善道路、机场、地铁等交通项目投资,水、电、热、气等市政建设项目,还有污染控制、治理污染、绿化等环保费用。奥运投资将主要带动北京市的建筑、建材行业、通讯业、环保产业、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并通过传导效应和辐射效应波及上下游相关产业和国内其他地区。
(2)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外部有效需求增加将带动经济。这些外部有效需求包括:国内外旅客在举办奥运会前和奥运举办期间,以奥运为目的前往中国和北京,并由此引发的各项经济、消费活动。这些将为中国和北京市增加额外消费需求,这些消费需求将集中在交通运输业、邮电业、卫生体育业、社会服务业、商业、餐饮业、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等领域。可以认为,奥运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这种外部有效需求而进行的先行投资,以此来增加其有效供给。
(3)奥运会举办后期,由于奥运会提升了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知名度,并使举办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基础软、硬件设施跃上新的台阶,这为奥运举办城市和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和后续旅游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于不同地区,奥运经济所产生作用的强度也不一样。对北京而言,由于大部分奥运投资及主要奥运赛事都集中在此,因此奥运对北京地区的经济促进作用将是直接且明显的,而对于国内其他地区而言,将更多地通过奥运投资而扩大的市场需求,间接地分享奥运所带来的经济增长。
2 多届奥运会的历史经验
奥运经济的概念源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美国商业奇才尤伯罗斯创造性地将奥运和商业紧密结合起来,使当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成为“第一次赚钱的奥运会”。在此之前的奥运均以赔钱收场,尤其是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15天的奥运会使蒙特利尔市负债长达20年,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自洛杉矶奥运会之后,奥运经济的概念开始出现,奥运会也给举办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2.1 日本东京奥运会(1964)
日本作为第2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20世纪50年代国力窘迫,民不聊生。正由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举办,日本政府把举办奥运会作为国家事业,纳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政府投入巨资,进行大规模的公共事业建设,这些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运输、通讯等行业的高速发展,造就了被称为 “东京奥林匹克景气”的经济繁荣。东京奥运会后,日本的国民经济总产值在1967年超过英法,1968年超过西德,成为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1.1 东京奥运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日本为准备东京奥动会而投入的资金是当时奥林匹克历史上最高的,如果把所有相关事业的投资均计算在内的话,高达1兆日元,按当时1美元折合360日元的汇率,约合30亿美元。这当中比赛设施和奥运村投资160亿日元,运营费60亿日元,道路及其它825亿日元,这几项总计约1000亿日元,其余是为突击完成东海道新干线、首都高速公路、东京高架单轨电力、东京地铁及交通网的整备而投入的。
2.1.2 东京奥运对日本不同行业的影响
奥运会相关投资在不同的行业带来的生产及就业效果是不同的。我们以下分析的是1964年奥运投资对日本不同行业产生的影响。就生产效果而言,服务业投资带来的生产总值增量最多,占各相关产业生产总值增量总和的45.2%,其次是建筑业占21%,运输通信业占19.4%,制造业最少,为14.4%。从就业效果看,制造业就业人口增量最多,占相关产业人口总增量的32.3%,建筑业和运输通信业持平,增加了18万人,占27.7%。而服务业的就业效果为12.3%。
深入的分析,由于在奥运会举办当年,国内外旅客集中进入奥运举办国,服务业前期的投入得到集中释放,因此在当年生产总值增量中占比最大。同样的,由于建筑业项目集中竣工和运输通信业全力服务奥运,两者贡献度合计也占到40%。而相对来讲,制造业产值的增加分布在奥运周期多年内体现,所以在奥运举办当年占比较小。
2.2 韩国汉城奥运会(1988)
1988年汉城奥运会,使韩国完成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过程。 据韩国官方统计,1981-1988年七年中,奥运工程使韩国就业人数增加了33.6万人,筹备奥运会共带来了相当于70亿美元的生产诱发效果和2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诱发效果,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到12.4%,1985-199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300美元增加到6300美元,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一举跃入亚洲四小龙行列,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88年汉城奥运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景气,被称之为“奥林匹克生产效应”。
2.2.1 汉城奥运对韩国经济的影响
汉城奥运会相关产业的投资从1982年开始启动。1982年奥运会及其相关投资额不超过国内投资总额的0.3%,后来逐渐增加,1985年达到了4,773亿韩元(按1美元折合1,300韩元计算,约合3.7亿美元),占当时韩国国内总投资的2.1%。
1982-1988年间,奥运共投资23,826亿韩元,带动生产总值增加47,504亿韩元,投资乘数近似1.7。而1982-1988年韩国国内总投资1,555,930亿韩元,奥运投资占总投资的1.5%。
以上投资带来的直接效果是:1982-1988年投资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于1982-1988年间韩国国民生产总值的0.4%;同时,奥运会相关产业的投资直接增加的就业机会在1982-1988年间达到33.6万个,1988年底,就业增量占韩国产业雇用人数的0.5%。
2.2.2 汉城奥运对韩国不同行业的影响
奥运会相关产业投资所导致的生产、所得及就业效果从行业分布来看具有较大的差异。以下分析的是1982-1988年间,奥运投资对韩国不同行业产生的影响。就生产效果而言,制造业带来的生产总值增量最多,为16,483亿韩元,占35%;其次是建筑业占33%,服务业占20%。从就业效果来看,服务业就业人口增量最多,为15万人,占相关产业人口总增量的45.8%,建筑业和制造业其次,分别占28%和16%。我们观察到,在一个更长的时间段里,即从奥运相关投资开始至奥运结束,由投资引发的行业生产值的增加分布得较为平均,制造业、建筑业贡献最多,合计占到生产总值增量的68%,服务业略少一些。
2.3 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
2000年悉尼奥运会被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称为“最好的一届奥运会”, 为澳大利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更为重要的事,悉尼通过筹办奥运会,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交通、旅游、房地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大大提升了悉尼城市的知名度,提高了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2.3.1 悉尼奥运对澳大利亚经济的影响
据澳大利亚旅游者委员会统计,悉尼奥运会所诱发的旅游者,1997年到2004年总共达到200万人,澳大利亚获得近百亿美元的受益。另据澳大利亚地区经济分析中心介绍,悉尼奥运会为澳大利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直接带来65亿澳元的经济活动,其中,悉尼所在新南威尔士州就占了51亿澳元。从1993年至2004年,该州因奥运会而得到的经济效益预计可达31亿美元。澳大利亚从1993年至1999年GDP平均增长率为4.7%, 超过一般发达国家的增长水平。
在悉尼奥运前的准备阶段(1994-1999年),悉尼奥运主要是通过拉动投资来刺激经济的发展,其中对新南威尔士也就是悉尼所在州的拉动作用要明显大于澳大利亚全国,澳大利亚0.17%的增长大部分是由新南威尔士的0.4%的增长所贡献的。在奥运当年(2000年),经济加快发展更多是受到出口提升的拉动,这里出口的大幅增加主要是电视转播权的出售和针对外国游客的旅游出口。而在后奥运阶段,奥运对经济各项指标的拉动明显趋缓,一些指标甚至还出现一些下降。
由于奥运本身受区域的限制,对举办奥运的城市地区的经济拉动要远大于对整个国家总体经济的拉动。日本和韩国举办奥运对整个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是由于两国举办奥运时经济规模都较小,而且东京和汉城在经济中又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日本针对全国的交通网建设和韩国针对汉城的建设都很大程度上使全国受益。而国土较为辽阔、经济区域更为分散的澳大利亚受区域性的投资拉动相对要小很多,我们认为中国总体经济受益北京奥运会将更多与澳大利亚相似。
2.3.2 悉尼奥运对行业的影响
悉尼奥运对行业的提升主要集中在建筑业、交通和运输业以及私人服务业三个行业上。在悉尼奥运前,奥运对澳大利亚行业带动最大的是建筑业,主要是奥运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是服务和运输通讯业,主要是为外国游客在本国的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在奥运当年,建筑、运输通讯、服务再上一个台阶,其中服务增长最快,主要是受大量游客参加奥运活动的需求刺激。而奥运结束后,各个行业受奥运影响大幅放缓,其中建筑业下降最快,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行业是唯一奥运会后继续受到正面刺激的行业。
2.4 希腊雅典奥运会
以2004年雅典奥运会为契机, 希腊政府采取欧盟投资贷款等多种形式, 融资约153亿美元, 投入雅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使雅典城市面貌得到很大改观。 其中包括拓展和改造希腊境内贯穿东西南北两条高速公路; 建造雅典市新机场—Venizelos机场; 完善和改造了雅典市和萨洛尼卡市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新建雅典市和萨洛尼卡市的地铁工程; 加快雅典市周围主要干道的整修和改造,改造以雅典卫城为中心建设面积为689公顷的古希腊人文景观公园等。
同时,筹办奥运会拉动雅典甚至希腊的经济增长,扩大就业, 促进与奥运密切相关的产业快速发展。通过筹办奥运会,希腊多年停滞不前的经济已有所恢复,雅典经济实力大幅上升,许多重要产业将得到发展,其中建筑业、旅游业、制造业和电讯业尤为突出。 希腊经济受奥运会的影响在奥运前两年达到高峰,主要由于奥运投资集中在这三年支出以及私人部门投资和赞助商的赞助。在奥运当年,外国游客的进入使旅游业作为出口的重要部分对经济产生一定的贡献,但由于奥运前希腊旅游业在全球的推广和宣传工作做得不够,未能有效地把奥运会与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奥运当年旅游收入低于预期。不过奥运带来的知名度的提升使奥运后希腊的旅游业大幅增长,弥补
了奥运当年的损失。奥运结束后,投资的大幅萎缩对经济产生了负面的作用,2005年GDP受此影响下降了多达1.6个百分点。
从前面的多届奥运会来看,奥运会均使举办城市发生了重大变化,某些时候甚至对所在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5 奥运低谷效应
奥运经济将会促进举办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增长,这一点通过往届奥运会的经验应当可以肯定。但奥运建设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负面效应。奥运经济的负面效应主要指奥运会后,投资活动大为减弱,大量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将会闲置或利用不足,一些与奥运相关的行业出现衰退。奥运经济的这一特性被称作“低谷效应”。下表可以看出,除美国外,其他奥运举办国奥运后经济发展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男篮无缘直通奥运(中国男篮失利,遗憾错失东京奥运会直通资格)
中国男篮在2021年奥运预选赛上遗憾失利,错失了东京奥运会的直通资格。这是一次令人失望的结果,但也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男篮失利的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比赛回顾
中国男篮在预选赛中与克罗地亚、巴西和德国队同组,需要获得小组前两名才能直接晋级东京奥运会。然而,他们在前两场比赛中先后输给了克罗地亚和巴西队,只能在最后一场比赛中赢下德国队才有晋级希望。最终,中国男篮虽然在比赛中表现出色,但仍然输给了德国队,无缘直通奥运会。
原因分析
为什么中国男篮会失利呢?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释这个结果。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缺乏经验。中国男篮的大部分球员都是年轻球员,缺乏国际比赛的经验。这使得他们在比赛中难以应对各种情况。
2.技战术不够成熟。中国男篮的技战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们需要更好地理解比赛的节奏和战术,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
3.球员状态不佳。一些中国男篮的球员在比赛中表现不佳,这影响了整个团队的表现。他们需要更好地调整状态,以保持最佳状态。
未来展望
尽管中国男篮未能获得直通东京奥运会的资格,但他们仍然有机会通过奥运会资格赛晋级。在未来的比赛中,中国男篮需要做出以下改进:
1.加强技战术训练。中国男篮需要更加注重技战术的训练,以提高球员的整体水平。
2.增加比赛经验。中国男篮需要参加更多的国际比赛,以增加球员的比赛经验。
3.提高球员状态。中国男篮需要更好地调整球员的状态,以确保他们在比赛中保持最佳状态。
相关问答扩展:
1、东京奥运会可能会出现“没有观众”的情况,为何依旧执意要举行?
东京奥运会可能会出现“没有观众”的情况,依旧执意要举行是为了把损失减少到最低,如果东京奥运会不能够举行,日本会巨额赔偿赞助商,转播商,同时也给日本政府留下了不好的名誉,导致今后大型体育赛事不敢交给日本举办,放弃奥运会对于经济和名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这是他们执意要进行的最重要原因。
奥运会每四年举行一次,这是体育世界的盛会,很多体育健儿为了奥运会已经付出很多。疫情导致奥运会推迟,东京奥运会可能会出现“没有观众”的情况,依旧执意要举行为的是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不让辛苦准备四年的运动健儿感到失望,日本更不希望自己的名誉受到影响,这是他们执意要进行奥运会的真正原因。
一、为了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这是没有观众的情况下下还要执意举行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奥运会开支非常庞大,为了能够转播奥运会,很多企业和赞助商都提前做准备,同时给东京奥运会签订了巨额合同,如果奥运会没有办法举行,日本政府面临巨额经济赔偿,这是日本政府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这也是东京奥运会没有观众也要举行的真正原因。
二、如果日本放弃奥运会会带来什么影响。
如果日本放弃东京奥运会,首先面临的就是巨额的经济赔偿,同时日本的声誉在全世界也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这导致今后大型体育赛事很多机构不会相信日本政府,同时很多运动健儿为了奥运会已经准备了四年时间,如果不举行,这对他们非常不公平,这都会导致日本政府和组织机构受到舆论的指责。
奥运会作为全球体育赛事,受到很多人喜欢,东京奥运会在没有观众的前提下执意要举行,这是多方面的考虑,这可能也是日本政府作为的最优方案,这届特殊的奥运会值得我们期待。
2、如何看待幺蛾子不断的东京奥运会?
这届奥运会可谓一波三折,赛事如今正在炎热的东京进行的如火如荼,日本东道主也是忙的晕头转向,东京奥运会也系每天层出槽点上载各大新闻版面,给这个炎热的夏天似乎带来那么些冰凉彻骨的寒意。
实际上,在疫情突袭之前,东京奥运会就已经“槽点”不断。准备期间,有筑底鱼市搬迁事件、日本奥委会会长竹田恒和因丑闻辞职、奥运场地水质的大肠杆菌不达标等问题;疫情期间,奥运圣火传递多次中断等等等等,真是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崇尚工匠精神、极其考究细节、服务行业出色,提到日本制造与日本服务,外界总是给予高度赞赏,只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停滞,似乎日本过去的工匠精神已经失落,甚至成为了骄矜和执着的代言词,以掩盖故步自封倒退之势。至少,在今年的东京奥运会奥运村的设计与配套上,主办方日本真的是在细节上与配套上一言难尽,来自世界各国客人代表团的吐槽声音不断,包括美国、韩国在内有经费的奥运队代表团也是宁愿选择外出住酒店而从奥运村撤出,而在奥运村防疫方面,主办方的应对措施也不足,运动员园区内感染的案例数字仍在上升之中。
日本在奥运问题上的各种神操作令人眼花缭乱。深究起来,不过是举办奥运会经费捉襟见肘,处处想法设法省钱,说白了就能凑合就凑合,这就造成了所有参赛国运动员的反感,并且显的整个奥运盛会寒酸败落。也因为举办经济压力,不免对管理细节问题马马虎虎,以致丑闻不断。
据媒体介绍称,日本有8个场馆是专门为东京奥运会建造的,耗资约30亿美元。此外,每一个比赛项目需要的花费也相当高,夏季奥运会每个项目的平均成本约为2240万美元。但是这一届东京奥运会注定是:“高支出,低收入”。由于疫情,本届东京奥运会比赛场馆不接纳观众,这导致东京奥运会门票持有者和当地组织失去了约8亿美元的门票收入。
报道称,按照相关说法,本届东京奥运会的预算原本为154亿美元,但由于疫情和延期举办等原因,日本奥委会审计人员估计,东京奥运会赛事总开支将超过200亿美元,这几乎快达到了东京申办奥运会时所预算的74亿美元的3倍。据分析,这届奥运会的总花费,预计将比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高出110.4亿美元。另外,东京奥组委曾指出,由于推迟举行,导致本届奥运会最终成本增加了大约28亿美元。
东京奥运会是日本自己坚持要举办的,用日本网民的话说,既然要办,那就办好,而不是像这样应付。即便这届奥运会“损失惨重”,也不是日本这样敷衍了事的理由,日本此举只会让自己沦为国际笑话。
3、东京不推迟奥运原因
法律分析:第一,是全世界的运动员不可能在巨大的压力下,再花一年的时间进行训练;第二,国际社会也不会允许东京奥组委让奥运会再推迟一年举行;第三,奥组委也不可能把奥运村再保留一年时间,因为那些房子已经售出,并将在2024年3月交付业主。
法律依据:《奥林匹克宪章》
第1章 内容包括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权力、运动的范围、国际奥委会的作用。
第2章 内容包括关于国际奥委会的法律地位、成员的资格与产生等内容。
第3章 内容包括国际奥委会对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承认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作用。
第4章 内容包括国家奥委会的使命和作用、组成和与本国单项体育组织的关系等。
第5章 内容包括奥运会的组织与管理、奥运城的选择、奥运会参赛条件和比赛项目、文化节目和奥运村的设立和礼仪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