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敦刻尔克大撤退是如何执行的?
1940年5月10日,德国法西斯向西欧发起了全面进攻。由于盟军对德军主力进攻方向判断失误,战备不力,德军装甲主力部队从阿登山区实施突破,至5月21日穿过法国北部到达英吉利海峡沿岸,从背后切断了盟军的退路,5月16日荷兰军队放下武器。5月28日比利时国王投降。这时德军将英法联军约40个师包围在比、法边境的敦刻尔克地区,使联军三面受敌,一面临海,唯一的生路是从海上撤退。1940年5月26日下午6时57分,英国海军开始执行从敦刻尔克撤退的“发电机”计划,8500艘各类型的船只,全速赶至敦刻尔克地区参加撤退盟军的工作。自5月26日至6月4日,共运走英军22万人、法军8万余人及少数比利时的军队。英军被迫丢弃了2400门大炮、700辆坦克、8000挺机枪。6月4日,德军占领了敦刻尔克,俘虏了4万法军。盟军虽然遭受了损失,但毕竟保存了有生力量,为今后反攻欧洲大陆奠定了基础。
敦刻尔克战役英国溃败逃亡,为何还以此为荣?
文|一枚粽子
1940年的敦刻尔克战役,可以说是二战时期英法联军败的最惨的一次。40万联军被德国军队追赶到佛兰德地区(敦刻尔克和附近的沿海地区),他们丢盔弃甲抱头鼠窜,最终上演了一幕惊天大逃亡。“逃跑”在任何一场战役中都不是最好的结果,但是为何敦刻尔克大撤退却被后人所认可,而不是肆意谩骂呢?
其实,无论任何一场战争都包括了进攻方和防守方。二战初期,德国无疑有着最强大的进攻部队,英法等同盟国被迫担任着防守的角色。在战略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因此,一个军队能使自身安然无恙的撤退也是一种胜利。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就做到了这一点,在前有德国装甲部队的围追堵截,后有波涛汹涌的大海,走入绝境的联军部队心情真是糟糕透了。在当时英法联军的心中,“活着回家”是他们最大的希望。
尽管撤退时丢掉了所有的装备,对于联军特别是英军来说是巨大的损失。但是,联军撤出了三十三万多名士兵,使希特勒企图在佛兰德地区歼灭这支联军的目的没有实现,为英国保存了最基本的战斗实力。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那些大炮、装备同军队比较起来又值几何呢?只要有他们,英国将来建立军队,就有了核心和基础”。不管做什么,“人”才是最重要的,人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解决面临的一切困难。
敦刻尔克的成功撤退,鼓舞了所有英国人以及同盟国的军队。英国有一位军事史家这样评价“敦刻尔克大撤退”:“面对着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和空军,在九天之内,三十多万人终于安全的退回了英格兰,这一个事实使不列颠帝国的人民,为之精神一振。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成就”。因此,这样的撤退不应该简单的看成是“失败”。
另外,敦刻尔克战役的成功也打击了德军“强无敌”的神话。尤其是英国皇家空军在撤退时表现的非常出色,他们平均每天出动200架次的飞机去阻止德国轰炸机对敦刻尔克的轰炸。最后,英国空军以损失数百架战机的代价为英法联军的撤离开辟了安全的天空。德国战史专家也说:“德国最高军事领袖们对于空军的能力和效力都估计过高。于是其威力的限度第一次被暴露,而其‘无敌’的神话也化为乌有”。
因此,可以看出敦刻尔克大撤退不管在战略上还是在精神上对于同盟国都是有着巨大帮助的。正是因为这一场成功的大撤退,为以后的“诺曼底登陆”保存了实力,对整个二战的结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祖泰— 《关于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几个问题》四川师院学报
相关问答扩展:
1、敦刻尔克里面安排那个法国人最后淹死了,有什么涵义吗?
被淹死的法军是敦刻尔克大撤退中法国的真实写照。他在船沉之际打开舱门解救男主,在船舱进水时帮英国人堵枪眼,可最后还是被英国人抛弃。正如海军中校在栈道上对陆军上校说的,私下里把自己人带回去就行了。没有法军的掩护英国人也得完蛋,他救了英国人最后却被英国人抛弃,令人唏嘘。历史的敦刻尔克海滩上,有数万法军被俘,而法国也向德国投降。
2、敦刻尔克行动 Operation Dunkirk剧情介绍
《敦刻尔克行动 Operation Dunkirk》(2017)剧情介绍
核心任务与历史背景
影片以1940年敦刻尔克大撤退为背景,聚焦一支美军特种小队奉命执行的高危秘密行动。纳粹德国占领法国期间,盟军情报显示,一位掌握关键战争技术的科学家被困于敌占区。其研发的新型武器技术可能彻底改变战局,因此小队需在48小时内突破重重封锁,将其安全带回英国。
冲突与挑战
小队由五名成员组成,包括队长(伊弗兰·梅勒蒂斯饰)和技术专家(Kimberley Hews饰)。他们深入纳粹控制区后,迅速陷入三重危机:
- 敌军围剿:纳粹已获知科学家的重要性,派出精锐部队拦截,甚至动用装甲车与狙击手封锁路线。
- 内部矛盾:成员间因任务优先级产生分歧,技术专家坚持优先保护科学家,而部分士兵主张速战速决。
- 时间压力:撤退的敦刻尔克港口即将关闭,若无法按时抵达,全员将面临被俘或牺牲的风险。
高潮与结局
在穿越废弃工厂与乡间密林的过程中,小队遭遇纳粹伏击,损失两名成员。最终,队长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引开敌军,技术专家与剩余队员成功护送科学家登上最后一艘撤离船。影片结尾暗示,科学家的技术为后续诺曼底登陆提供了关键支持,而小队的英勇行动成为盟军反攻的隐形基石。
影片特色
导演尼克·里昂通过紧凑的95分钟片长,将历史事件与虚构任务结合,强调个体在宏大战争中的抉择。动作场面设计真实,如近身搏斗、爆炸场景,均参考二战档案资料。尽管部分角色设定存在艺术加工,但整体还原了敦刻尔克撤退的紧迫感与牺牲精神。
3、敦刻尔克英法联军丢掉哪些装备?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突然命令德军发动闪电战,奇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由于波兰军队装备低劣,并且毫无准备,被德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当时英法迫于同盟协议,向德国宣战。然而搞笑的是,此时的英法联军只是躲在了马奇诺防线的后面,德国在灭亡波兰之后,德军绕开马奇诺防线,从背后直插英吉利海峡,将英法联军大约40万人全部包围,而当时的英法两国根本就没做好战斗准备。据史料记载,这两个国家一直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希望祸水东引,让德军去进攻苏联,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德军突然西进,将英法联军包围在了敦刻尔克。如果按照计划撤退的话,这么多人足足要40天,所有的装备只能全部丢弃,当时英国动用了所有的船只,只用了9天就将所有的人都撤走了。
据老兵们回忆,在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路上,到处可以看到英国士兵,在破坏大炮的瞄准设备,焚烧重要文件等,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英法联军留下的大量装备。据资料揭露,当时在敦刻尔克,英法联军足足留下了几千辆卡车、摩托车和装甲车更是不可胜数,其中包括880门野战火炮,500多门高射炮以及850门反坦克炮,700多辆坦克和1.1万挺机枪,以及无数的子弹和炸弹。坦白来说,当时英法联军的机动性还是相当高的,大家要知道,当时的中国军队在抗战时期,基本上靠的是人走,中国军队大炮比较少,因此非常宝贵。据资料揭露,中国炮兵团每门大炮只有不到200枚炮弹,打完就没有了,急需进口。
无论是上高会战,还是后来的鄂西会战中,中国军队75毫米以上的榴弹炮总共消耗的炮弹也不过是1000枚,而日军每个师团三天就能消耗这样的炮弹上千枚,可想而知,中国军队在抗战中和日军的火力完全不在一个层级。然而可笑的是,这些让中国军队眼花缭乱的重型装备,希特勒根本就看不上,命令德军将英军丢掉的坦克和大炮全部炸毁。如果德国和中国的关系能够像二战爆发前那么好的话,把这些缴获的英法联军装备送给中国军队,那么日本人在淞沪会战中根本就不会那么顺利。可惜的是,德日结成了军事联盟,抗战时中国军队几乎是以血肉之躯抵抗武装到牙齿的日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
笔者认为,敦刻尔克的成功撤退,使得英法联军保留了有生力量,为以后的盟军反攻德国提供了人力,否则的话,如果德军全歼了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那么英国在短时间内将无力防守本土,德军便可顺利跨越英吉利海峡,这样的话,英国恐怕也危在旦夕了。除此之外,不得不说,那位成功指挥敦刻尔克撤退的英国主帅,后来又被丘吉尔派往了缅甸战场,只是这次坑坏了中国远征军,居然下令英军撤退到印度,导致中国远征军独立抗击日军,最后损失惨重。
更多最新体育信息请关注:新星体育网
更多体育网站请关注:新星体育网
更多网站请关注:亿点点时尚网
smart体育网原创文章,作者:smart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martgj.cn/172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