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川亚运会田径比赛中国有哪些运动员获得金牌
仁川亚运会田径赛场争夺中,中国田径队以15金13银11铜,共计39枚奖牌的成绩独霸奖牌榜榜首,金牌以及奖牌总数均超过前两届,牢牢占据着亚洲霸主的地位。
巩立姣
女子铅球金牌
王峥
女子链球(张文秀被剥夺金牌后,王峥的银牌变为了金牌)
张莉
女子标枪(破亚运会纪录)
王镇
男子20公里竞走
吕秀芝
女子20公里竞走
谢文骏
男子110米栏:中国队连续第8次获得该项目的冠军。
吴水娇
女子100米栏:12秒72的成绩,虽然只能排今年世界第14,却将个人最好成绩一下提高了0.21秒,23岁的她还有较大上升空间。
曹硕
男子三级跳:17米30
李金哲
男子跳远
薛长锐
男子撑杆跳
:5米55获得冠军
李玲
女子撑杆跳
:4米35获得了冠军
赵庆刚
男子标枪:以89米15的成绩刷新了亚洲纪录,更是高居2014年世界第二位。
男子4×100接力:张培萌、陈时伟、谢震业和苏炳添组成的中国队37秒99的成绩破掉日本队保持7年之久的亚洲纪录,连续两届亚运会夺冠。
女子4×100接力
:42秒83折桂,刷新了中国队1988年在曼谷所创43秒36的亚运会纪录。
韦永丽
女子100米:自1998年曼谷亚运会之后,中国队首次问鼎这个项目的冠军
仁川残亚会双人皮划艇冠军
2014仁川亚运会项目介绍:皮划艇
产生金牌数:16枚(其中静水12枚,激流回旋4枚)
相关组织:国际皮划艇联合会
项目设置
静水:
男子:500米单人皮艇;500米双人皮艇;500米单人划艇;500米双人划艇;1000米单人皮艇;1000米双人皮艇;1000米单人划艇;1000米双人划艇;1000米四人皮艇;
女子:500米单人皮艇;500米双人皮艇;500米四人皮艇
激流回旋:
男子:单人皮艇;单人划艇;双人划艇;
女子:单人皮艇
项目介绍
>>皮划艇静水
(08年奥运会后,在国际划联代表大会上更改了项目名称,从Canoe/KayakFlatwater改为了Canoe/KayakSprint,2009年1月开始使用新的项目名称)
皮划艇项目起源于北美洲格陵兰岛上爱斯基摩人用动物皮包在木架子上制作的兽皮船。静水比赛是运动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一段标志清楚而无障碍的航道。
在1936年柏林第11届奥运会上,皮划艇静水(男子)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皮划艇静水(女子)项目于1948年进入伦敦奥运会。1990北京第11届亚运会上,皮划艇静水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皮划艇静水比赛通常与赛艇比赛合用一个水道,但赛艇和皮划艇的赛道设计不同,为满足皮划艇比赛的需求,赛道必须满足以下最小测量范围的要求:长 1400米(直线距离),宽120米,最小深度2米,设置有9条9米宽的航道;航道旁边至少有一边直的河岸离最外侧航道浮球线的最大距离为50米。
>>皮划艇激流回旋
皮划艇激流回旋比赛中运动员力求用最短的时间正确无误地通过一段设有水门的湍急河道。与皮划艇静水项目一样,它也是奥运会皮划艇正式比赛项目之一。皮划艇激流回旋在1972年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上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皮划艇激流回旋赛道长为250~400米,赛道上设有不少于18个不多于25个水门,其中需要至少6-7个逆水门,最后一个水门到终点线的距离不少于15米,不多于25米。
相关问答扩展:
1、仁川亚运会藤球比赛啥玩意儿
藤球是一种独特的古老体育运动项目,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运用自己的脚腕、膝关节等同时夹、顶球,不让球落地,类似我国民间踢花毽子。藤球跟排球比赛有些类似,所不同的是以脚代手,所以又叫“脚踢的排球”。
藤球运动是两队隔网竞赛的运动,是一项观赏性、竞技性很强的项目。藤球的体积小、重量轻,要用脚去支配和控制球,但技术动作比足球更加精确、高难。藤球是流行于东南亚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的一种独特的古老体育运动项目,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运用自己的脚腕、膝关节等同时夹、顶球,不让球落地,类似我国民间踢花毽子。藤球跟排球比赛有些类似,所不同的是以脚代手,所以又叫“脚踢的排球”。
藤球是一项技巧性很高的运动,在“传”球时要运用特殊的技术。藤球是在一块手织机编织铺就的场地内进行。每支球队上场2~3人。击球过网,并使球落到对方场地内,或使对方球员接球出界。藤球的基本动作——踢球,通常需要将脚踢到半空齐肩的高度。在马来语(藤球发源于马来西亚)中,踢球称为“sepak”,运球称为“takraw”。藤球运动员不许用手触球。在比赛中,他们可以用脚、腿、肩膀和头来触球。为了使球保持在空中飞行,运动员需要使用停球、各种杂技式的动作或踢球等方法。
藤球运动源于15世纪的苏丹国统治下的马六甲一带地区,由马来西亚的“sepak raga”运动发展而来。当时,人们在劳动之余,围成一圈,不用手和胳膊,用头顶球、用脚踢球,使之不落地,传踢一个藤球(raga),使其在空中停留尽量多的时间。
这种轻松愉快、消除疲劳的运动很快[1] 便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传开了。早在11世纪,东南亚国家文化中就有关于藤球运动的记录。在泰国,它被称为“takraw”,在菲律宾称为“sipa”,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文莱成为“sepakraga”,在缅甸称为“ching loong”,在印度尼西亚和老挝称为“rago”。
自从东南亚的爱好者们加入球网并制定了类似排球的规则之后,藤球比赛变得更激烈,挑战性更强了。1945年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举行了一场藤球表演赛,引起了巨大反响。此后,藤球运动如燎原之火传遍了马来半岛和东南亚各地。1960年,一套完善的比赛规章制度建立起来。这项运动被定名为藤球(sepaktakraw),并进入了东南亚运动会。
现代藤球的产生仅有40多年的历史。它是以藤球运动中网的使用为标志的。泰国前教育部长科·乔哈利对推广藤球运动作出了一定贡献,被认为是“现代藤球运动之父”。乔·哈利经过努力,使藤球于1965年被正式列为两年一度的东南亚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并开始在东南亚国家中流行起来。1982年藤球作为表演项目进入亚运会,并被列入1990年北京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中国藤球运动发展较为缓慢。
藤球要求
①构成:藤球是用9–11根细藤单曾藤条编制而成的黄色空心圆球。
藤球运动造型
②周长:球的周长是53厘米。
③直径:球的直径约12厘米。
④形态:球面上有12个五角形孔。
⑤重量:重量为160–180克。
场地要求
①场地:面积为13.4米×6.1米,在8米空间内不得有障碍。
②边线:场地所有边线的宽度从内侧量起不得宽于0.04米。场地之间、场地与障碍物之的缓冲距离为0.9米到1.8米。
③中心线:宽度0.04米的中心线将场地分成相等的左右两个部分。
④1/4圆:在场地中心线的角上,边线与中心线交接处各有两个半径为0.9米的四分之一圆,宽度为0.04米的边线将从一圆的外测量起。
⑤发球圈:在左右场各有一个半径为0.3米的发球圈。其圆心距离底线2.45米,距边3.05米,宽度为0.04米的线,应从发球圈的外测量起。
网柱要求
①网柱:网柱应高于地面1.55米,应加以固定以便将网拉紧。网柱需由坚硬的材料制成,其半径不得大于0.04米。
②网柱的位置:网柱应固定在边线外0.3米处,与中心线成直线。
网的要求
①网由普通细绳或尼龙绳制成,网孔为0.04米至0.05米之间。网的宽度为0.7米,长度不得超过6.11米。网的上、下端需用带子包边,宽度均为0.05米,以便穿绳将网拉紧平于网柱顶端。网的中部上端高1.52米,靠近网柱的两侧高为1.55米。
②标志线:如果网超过尺寸,则在网的两端使用可松动的、宽度为0.05米的带子,并与两侧进线和中心线垂直。
参赛人数
“regu”是马来语。在正式赛事中,藤球比赛分为3项,单组赛、双人赛和团体赛。
藤球比赛中
单组赛:每支球队上场3人,并有2名替补。
团体赛:每支球队每个regu3人,共3班,即9人,并有3名替补。
双人赛:每个regu2人,并有1名替补。
单组赛和团体赛
发球者(feeder)或击球者(striker)将球投给接球者(server),接球者必须一只脚站在圈内,另一只脚将球踢出。即使球触网或落在场地内都可得分。如果得分,比赛将继续进行。在比赛中每方只有3名球员在场上,但可以随时增加1名替补。如果使用了1名替补,那么在比赛进程中将不得使用其他替补了。在团体赛中,比赛与单组赛程相同,但每支球队都有3个单组,总共可有12名队员参赛。每队的第一组将进行3局比赛,获胜的组为本队得1分。第二组之间的胜者仍可为本队得到1分。如果有一支球队在前两组比赛中都获胜,第三组之间的加赛就不需要再进行了。
双人赛
每队由两组选手进行比赛,每组2名运动员。其中一人是后卫,位置在后场,负责发球和
藤球比赛
接球,他可以在基线后的任何位置发球,被称为“tekong”。另一名球员也被称为“alternate tekong”,负责运球,他和后卫也都可在各自的位置上接球。每得一分,运球的两名球员位置就相互轮换一次,直到有一方得分超过规定数字。在比赛进行中,每方只允许有有2名球员在场上,但随时可以有1名替补上场。在整场比赛中,对替补的使用没有限制。
得分系统
一方踢球过网,使对方经3次传递都无法回球过网,或迫使对方回球出界,就可得分。无论谁发球,任何一方只要该球获胜都可得分。只要有得分,就换发球。当发球一方或接发球一方出现失误,对手得分,并换发球。每场比赛进行2局。每局21分制,如果出现20比20的平局,一方要超过对方2分才可获胜,最高分值为25分。如果两个组各赢一局,那就需要加赛一局,称为“决胜局”(tiebreak),决胜局只有15分,当比赛进行到其中一方得分达到8分时,比赛双方交换一次场地;当比分为14比14平时,一方要超过对方2分才可获胜,最高分值为17分。
2、仁川亚运会女乒单打对阵情况
1. 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乒乓球女单半决赛中,中国选手朱雨玲以4-0战胜新加坡选手冯天薇,与刘诗雯一同晋级决赛,确保了中国队在该项目的金牌和银牌。
2. 中国队在女单项目中由刘诗雯和朱雨玲两位选手出战。刘诗雯位于上半区,她在首轮比赛中以4-0迅速击败对手,用时仅为18分钟。
3. 刘诗雯在第二轮中面对朝鲜选手李明顺,经过一场激烈的较量后,以4-1的比分晋级。在1/4决赛中,她以4-0的比分轻松战胜中国香港选手李皓晴。
4. 半决赛中,刘诗雯遭遇韩国选手梁夏银。凭借明显的技术优势,刘诗雯以4-0的比分战胜对手,其中首局以11-3获胜,第二局以11-5取胜,第三局以11-1横扫,第四局以11-7胜出。
5. 下半区的朱雨玲同样表现出色,她在首轮比赛中以4-0战胜马来西亚选手。
6. 在第二轮中,朱雨玲面对中国香港选手吴颖岚,同样以4-0的比分取胜。
7. 1/4决赛中,朱雨玲对阵韩国选手徐孝元,仍然以4-0的比分不失一局地晋级。
8. 半决赛中,朱雨玲与新加坡名将冯天薇展开了激烈的对决。在前两局中,双方比分紧咬,朱雨玲分别以13-11的比分险胜。
9. 第三局和第四局中,朱雨玲与冯天薇的比分依然胶着,但她依然以14-12和11-8的比分连下两局,最终以4-0的总比分获胜。
3、仁川亚运会百米决然前三名是谁?
9月29日,百米飞人大战在仁川亚运会主体育场进行。
在女子1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韦永丽以11秒48的成绩获得冠军,这是1998年李雪梅百米夺冠之后,中国女子选手16年之后再次获得100米冠军!日本选手福岛千里以11秒49获得亚军,哈萨克斯坦选手萨弗罗诺娃以11秒50获得第三,另一中国选手袁琦琦以11秒68获得第6。
在男子百米决赛中,在大雨后湿滑的场地上,上届亚运会男子200米和400米冠军、来自卡塔尔的费米以9米93的成绩打破了亚洲纪录,获得冠军。外号“雨神”的中国选手苏炳添以10秒10拿到了银牌,这是中国选手在男子百米亚洲大赛上到目前为止跑出的最快纪录。此前,他曾在北京鸟巢跑出10秒06。被寄予希望的另一名中国选手张培萌以10秒18拿到了第四。
更多最新体育信息请关注:新星体育网
更多体育网站请关注:新星体育网
更多网站请关注:亿点点时尚网
smart体育网原创文章,作者:smart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martgj.cn/138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