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尔洛在意大利足坛的历史地位如何?
皮尔洛最开始打的其实是前锋,甚至还拿过欧青赛最佳射手。但这个前锋可不是托尼或者维耶里那样的中锋,而是「意大利式九号半」,或者直接说意大利语:Trequartista。
在那个足球还没有被同质化的时代,每个国家都有一套独特的足球哲学,Trequartista就是一个典型的意大利足球词汇。这个词汇特殊到甚至没有英文翻译,因为几乎没有哪个英文单词能诠释出这个位置的特点。
很多人会把Trequartista翻译成前腰,把Fantasista翻译成九号半,但实际上意大利人自己都经常混用。硬要说的话,Trequartista可以直译成「四分之三」,指的是在前场游走的球员,而Fantasista可以直译成「灵感者」,指的是在进攻时提供灵感和创造力的球员。
在意大利人看来,二者是统一的。Trequartista也是意大利足球的重要概念,曼奇尼的教练结业论文,就是对于Trequartista的分析研究。
很难准确描述Trequartista的含义,我们只能举几个例子。
托蒂&卡萨诺:典型的Trequartista,但也能适应其它位置。
皮耶罗:更接近前锋的Trequartista。
巴乔:意大利史上最好也是最典型的Trequartista,而且除了Trequartista之外,所有位置都打不了。
卡卡&小罗&梅西:都不能算是Trequartista。
Trequartista就是意大利足球进攻灵感的来源,我们都说意大利足球反击犀利,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意大利足球教练在前场基于这个位置安排的一系列战术,传球简练快速,之后由Trequartista负责安排前场的传递组织。
就像所有阿根廷小个子都要穿10号球衣一样,意大利那些技术出色,能传能射的球员,都要打几年Trequartista试试看,技术那么好,不负责前场进攻不是浪费吗?
当时的皮尔洛,就是布雷西亚最好的球员,所以他打Trequartista位置,也是理所应当的。
1998年,皮尔洛加盟著名的球星黑洞国际米兰,第一年还属于适应期——毕竟那年的皮尔洛只有19岁——但第二年开始,他在国际米兰彻底失去了位置。因为里皮来了。
里皮可能是意大利最讨厌Trequartista的教练了,甚至比卡佩罗程度还深。在执教尤文图斯时,里皮就坚决弃用意大利史上最伟大的Trequartista巴乔,坚持扶植小将皮耶罗。原因很简单,因为皮耶罗比巴乔更像一名前锋。
从球迷的角度看,我们更同情巴乔,但从足球的角度看,里皮的确不愧为一代名帅。他预见到了一件事情——未来的足球,对方后场的中路只会越来越拥挤,将组织核心放在本方前场中路的做法,必然会遭到对方的强力逼抢,导致本方进攻全面失控。Trequartista这个位置,将很快被淘汰。
2001年,皮尔洛回租到布雷西亚,这一年,他遇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名主帅:马佐尼。
执教生涯将近40年的马佐尼敏锐地发现了皮尔洛的优缺点——作为一名前场球员,他的摆脱能力不够强,但他的传球和视野都非常好。所以他将皮尔洛安排在后场,充当Regista指挥官的角色。皮尔洛那个赛季只出场10次,但在新位置上,他如鱼得水。
2001年,皮尔洛加盟AC米兰,同年,安切洛蒂入主米兰城。安切洛蒂同样不喜欢Trequartista,作为萨基的门徒(同样是一位讨厌Trequartista的教练),他对于双前锋有着执拗般的热爱。在米兰,他做出了可能是近20年足球史上最重要的决定:
彻底取消Trequartista位置,让皮尔洛充当全队的组织核心。
在安切洛蒂的米兰早期,皮尔洛就是全队的进攻发起者,舍普琴科和皮波在锋线,组织能力并不突出,但擅长最后一传的鲁伊科斯塔做进攻副手——进攻的发起者,从前场的Trequartista变成了后场的Regista,组织位全面后移。
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这个变动对足球发展的意义,几乎所有人都对此不知所措:之前的防守,是由后腰和后卫限制对方的前场球员,让他们在进攻中起不到作用,但现在,负责进攻的人突然跑到了后腰位置上,我应该怎么办?前提?那对方的前腰怎么办?拖后?那皮尔洛怎么办?
在前场球员几乎没有防守能力的时代,这个变招几乎把一大半的球队搞到崩溃。在我印象中,直到几年后对双后腰的改造,才算是找到了限制这一战术的方法。之后的战术变化,例如边路组织位,出球后卫的盛行,乃至于梦二巴萨的出现,都是这一思路的延续:
那就是尽量把负责进攻组织的球员,从前场中路尽量摘出来。
2006年世界杯,几乎就是这一思路的彻底胜利:阿根廷有全世界最好的古典前腰,淘汰了;法国有全世界最好的前场核心,淘汰了;巴西队把全世界技术最好的球员放在了前腰位置,淘汰了。给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哪支球队?组织位后移的意大利,组织位后移(德科)+边路组织位(菲戈)的葡萄牙,不安排专职进攻组织球员的德国。
从出道,到2006年的皮尔洛,可以说就是足球发展史的本身。
之后的足球战术,越来越变化多端。前锋需要会组织(本泽马),边锋需要会组织(席尔瓦),边后卫需要会组织(阿尔维斯),中后卫需要会组织(博努奇),甚至门将都需要会组织了(诺伊尔),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皮尔洛往后走了那么几步。
这几步,改变了整个足球史。
——摘自足球大师微信公众号的文章。
C罗职业生涯进球效率最高居然是皮尔洛时期,超过穆里尼奥和安帅
足坛自带1:0属性你会想起谁?毫无疑问是C罗,从皇马开始这位葡萄牙球王就开始自己的制霸之路,无论主帅如何更迭都不能影响他的进球效率。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迄今为止皮尔洛时期居然成为了他的最高点,而穆里尼奥、安切洛蒂都没能占据效率榜首,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比赛次数不够。
在C罗被弗格森爵士看上之前其实他是达不到这样高效的,如果遇不到老爵爷,那么他的轨迹或许要被改变。曼联更衣室完美的氛围,弗格森爵士的信任,C罗能够成功离不开那个时候曼联所有人的支持。
里斯本时期主帅是博洛尼,C罗在31场5球3助攻,场均0.16球。
其实C罗除了感谢曼联之外也得感谢当时的博洛尼,如果不是他相信年轻的C罗能够帮助球队,那么曼联也不会看到这颗新星,很大可能就会被其他球队买过去,例如温格教授的阿森纳。
曼联时期主帅弗格森爵士,C罗在292场118球73助攻,场均0.40球。
这个时期的C罗其实还算是职业生涯的一个过渡期,加盟曼联初期俱乐部给予了更多、更好、更优质的资源给到年轻的小小罗。场上的位置也一直都是右边前卫的位置,直到后期风格逐渐成熟之后弗格森才让他担任锋线,并且得到了全队唯一的不参加防守特权。
皇马时期C罗经历了四任主帅,C罗在佩莱格尼里手下35场33球12助攻,场均0.94球。这个时候的C罗其实已经是一个球风成熟的球员,所以很快融入了球队,加上有本泽马、卡卡,相比较曼联区别并不大。
之后便是穆里尼奥时期,C罗在 164场168球49助攻,场均1.02球。
这个时期的C罗已经开始了自己场均一球的领域,自带1:0属性也是这个时候开始流传开来,只要有C罗参加的比赛皇马基本上就算是1:0的开局。穆里尼奥对皇马的改造也显而易见,可惜矛盾终究让双方分手,但却止不住总裁的进球之路。
穆里尼奥离任之后,安切洛蒂加盟皇马,C罗在101场112球47助攻,场均1.10球。
葡萄牙人的效率又重新进入了新高,从1.0变为1.1。安切洛蒂给了C罗无限的开火权,只要球在他的脚下就可以射门,而全队其他球员也都围绕C罗来制定战术,虽然穆里尼奥铺好了一部分路,但安切洛蒂对于皇马依旧是改变良多。
之后便是贝尼特斯和齐达内时期了,24场25球8助攻,场均1.04球(贝尼斯特)、114场112球30助攻,场均0.98球(齐达内)。
齐达内时期C罗的进球效率没能达到场均一球,因为伤病的原因和停赛的原因导致了一些比赛不能够登场,而恢复过来之后也差一点迷失了自己的进球状态。不过最终还是调整了过来,整个皇马生涯438场比赛450粒进球,葡萄牙球王依旧达到了场均一球的标准。
阿莱格里时期(尤文图斯):C罗在43场28球11助攻,场均0.65球
萨里时期(尤文图斯):C罗在46场37球9助攻,场均0.80球
皮尔洛时期(尤文图斯):C罗在目前14场16球2助攻,场均1.14球
尤文图斯时期总体来说效率并没有下降,甚至是C罗一个拖着球队在向前走,和其他球队不同的是没有核心的情况下斑马军团难以行走。
皮尔洛执教期间C罗的进球效率也重新达到了场均一球,但未来还很长,按照尤文现在的比赛节奏的方式那么这个百分比迟早要被拉下去。不过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皮尔洛时期的C罗依旧是职业生涯进球效率最高的一个时期,但蜜月期已过,双方能否继续合作还未可知。
尤文的换帅动荡期要比巴萨、曼联、切尔西更加的恐怖,科曼、索尔斯克亚、兰帕德至少都在执教之前有过经历,但皮尔洛完全就是考了证之后马上上位。从现在的比赛来看你就会知道,虽然球队败局不多,但场上的形式完全依靠个人能力,一旦核心球员状态不佳那么整体就会无所适从。
相关问答扩展:
1、皮尔洛是什么类型的球员?有什么技术特点?有什么踢球风格?什么弱点缺点…
皮尔洛是组织性的后腰 和加图索 埃辛这样的后腰类型截然相反
技术十分出众 华丽 是意大利获得2006年世界杯的重要功臣之一
他无论在意大利队还是在AC米兰队都是场上的指挥官 整个球队的组织几乎由他操作 他的传球十分精准 无论是长传还是短传直塞都很到位 皮尔洛的任意球功夫也十分了得 不比贝克汉姆差多少 还是一个点球专家
缺点就是作为一名后腰他的防守能力薄弱 一旦对手从他脚下截得足球 往往会造成本队防守的威胁 所以在皮尔洛的身边往往会有一名保护他的球员 替他完成防守 加图索 安布罗西尼 佩罗塔这些都是的
另外皮尔洛的体能不是太出众 一旦他感觉疲劳了状态就会下降
当然皮尔洛绝对是名优秀的球星
2、皮尔洛球衣号码(21号)
皮尔洛的球衣号码是21号,他在职业生涯中一直身穿这个号码。他出生于1979年,来自意大利的布雷西亚。皮尔洛不仅是一名出色的意大利职业足球运动员,还曾作为中场核心为多家俱乐部效力。目前,他担任土耳其超级联赛卡拉古鲁克的教练。
皮尔洛的职业生涯始于布雷西亚。1995年,年仅16岁的他在对阵雷吉娜的比赛中首次亮相意甲,尽管布雷西亚不幸降级至乙级。然而,在1996-1997赛季,18岁的皮尔洛帮助球队赢得冠军,重返甲级。不幸的是,1997-1998赛季,布雷西亚再次降级。
皮尔洛在布雷西亚的表现吸引了众多球队的关注。1998年,国际米兰主帅卢切斯邀请他加入国米,在那里皮尔洛获得了锻炼球技的机会。尽管在AC米兰期间进球不多,他还是被多家俱乐部租借。租借期间,皮尔洛展现了出色的适应能力。
皮尔洛最终以优异的表现正式加盟AC米兰。他为AC米兰赢得了多个冠军,并因此成为意大利国脚,达到了职业生涯的顶峰。在巅峰时期,皮尔洛为多家俱乐部和国家队效力,总是身穿21号球衣,并在比赛中表现出色,赢得了球迷的喜爱。2017年11月6日,皮尔洛宣布退役,结束了他的足球生涯。
3、巅峰时期的皮尔洛是怎么踢球的?
皮尔洛的独特之处,让人理解足球的”美感境界”。作为球员,他与众不同。没有出众的身体力量和速度,甚至体能,职业生涯早期他迷茫于定位。但在布雷西亚和巴乔的学艺两年,他从前辈身上习得任意球、远射技艺。加上原本的视野、长传和组织能力,一个全能中场的坯子已现雏形。
2002年,他到达米兰不久,即向安切洛蒂提出尝试中卫身前的位置,这一尝试最终成就了他15年的佳话。皮尔洛的球风举重若轻,在中场密集防守中轻松摆脱,长弓硬射40米外无声处惊雷,与队友默契小球转移,乃至极限状态下的勺子点球,这些表现均展现出足球的美感。
足球的美感,即看似毫不费劲,信手拈来,轻松洒脱,却让对手感到无比难受。这种影响力不仅来自天赋,也超越单纯的苦练所能达到的境界。在足球美感的境界中,皮尔洛以其慵懒散漫而又精确高效的表现独树一帜。
因此,巅峰时期的皮尔洛,以其独一无二的球风,展示了足球的极致美感,成为了足球史上的传奇。
更多最新体育信息请关注:新星体育网
更多体育网站请关注:新星体育网
更多网站请关注:亿点点时尚网
smart体育网原创文章,作者:smart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martgj.cn/11823.html
